登 录
卡号/身份证号 Library Card/ID No. 密码 Password
湛江市图书馆电子剪报
湛江市图书馆2018年09月剪报

发布时间:2022-06-22 09:45:49 点击数:

分享到:

 

海洋篇

两把“金钥匙”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强力支撑

开放视野看海洋

比利时海洋空间规划的进展与特点

广东强化海砂开采海域使用权挂牌出让管理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必须从战略层面统筹谋划

广西合浦倾力打造“海洋强县”

加快培养海洋新兴产业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围绕“推进国家海洋救助保障体系建设”建言资政

钢铁篇

中钢协:今明两年力保钢铁行业平稳运行

节能减排任重道远

“平稳运行”点赞

钢结构建筑将为钢铁业发展提供新风口

中钢协:受环保限产措施影响 钢铁产量有所减少

基差贸易助钢铁企业防风险

我省推进钢铁焦化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商务部:中国钢铁去产能付出了巨大代价

贸易摩擦升级 倒逼中国钢材企业加速转型

石化篇

三桶油日赚 5.24 亿  勘探开发业务复苏

九江石化:融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上海石化:以绿色低碳理念引领转型升级

抓住“互联网+能源”机遇 发展石化大数据

做强产业集群   延伸产业链条

能源产业扶贫成就辉煌 质量模式仍待创新

茂名石化瞄准需求开发高端新产品

埃克森美孚“巨无霸”项目落户惠州

快新旧动能转换  构建绿色生态化工新材料基地

创新成为石化行业未来发展关键

造纸篇

探秘“绿色造纸”

用经济杠杆撬动环境保护(生态论苑)

生态环境部:加大力度淘汰钢铁建材等落后产能

中堂修建造纸专管、引东江水源治北海仔河 3.57亿元

淮河流域禁止新建化学制浆造纸企业

其它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造福人民

湛江国际机场迁建 项目预可研报告获批

广西绘制“一带一路”“工笔画”

钦州:着力建设“一带一路”南向通道陆海枢纽城市

“一带一路”新商机 “南宁渠道”再升级

让创新成为“一带一路”的亮色

推动北部湾经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发布版面

要闻·经济


主题

两把“金钥匙”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强力支撑

发布日期

2018-09-02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今年 6 月,总书记在青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视察时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海洋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定要抓好”,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暨国际海洋名城建设推进大会指出,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紧紧围绕突出创新引领、实现三个更加目标要求,落实一三三五工作思路,以新旧动能转换和国际海洋名城建设为两个重要抓手,咬定青山不放松,激发干事创业激情,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把青岛建设得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美丽、更加独具魅力。      

必须担起的重大政治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时强调:“创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是我们能否过坎的关键”。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站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经略海洋,围绕海洋强国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世界视野和宏阔的战略思维。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了山东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重大使命,青岛是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区之一,同时还承担着建设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战略支点、西海岸新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国之重任,有更大的责任、更好的条件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国际海洋名城建设,必须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强化使命担当,努力为全国全省多作贡献。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国际海洋名城,是青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支撑所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动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促进形成更多新动能,才能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竞争力。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青岛最大的优势在海洋,最大的潜力在海洋,最大的空间在海洋,最大的动能也在海洋。海洋兴则青岛兴,海洋强则青岛强。青岛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几代青岛人民艰苦创业、不懈奋进,积累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国际海洋名城的坚实基础和优势条件,主要有“八大优势”:经济实力优势、产业优势、海洋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科技优势、开放优势、峰会优势、人文优势。要坚定信心,善于将这些优势转化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国际海洋名城的现实动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强力支撑      

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峰会圆满成功举办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放大峰会效应的必然要求。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真正实现综合实力强、发展质量高、创新活力足、城市环境优、市民生活更美好,迫切需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持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切实增强国际竞争力、影响力、成长力、吸引力,迫切需要发挥好海洋这个最大优势,把建设国际海洋名城作为关键的突破口和支撑点。总而言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国际海洋名城,是青岛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两把“金钥匙”。      

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推动青岛新旧动能转换和国际海洋名城建设全面起势,取得明显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青岛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对这些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增强政治自觉,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强化使命担当,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对接全省发展布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和国际海洋名城建设,努力当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排头兵、驱动器和海洋强省建设主引擎,为山东实现“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新局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发布版面

经济专刊


主题

 开放视野看海洋

发布日期

2018-09-03

 

威海与海,和谐共生。8 28 日至 9 1 日,在首次举办“蓝碳倡议”国际会议的中国城市威海,亮丽的“威海蓝”再次惊艳世界,国内外近百名专家学者,聚焦亚太地区蓝碳发展,共同为威海海洋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把脉会诊。      

这是威海在建设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之路上的率先之举,展现了威海在经略海洋上的担当之责,必将收获海洋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之效。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看海洋、开放视野看海洋、更高站位看海洋,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把海洋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海洋不是陆地空间的“天尽头”,而是资源延伸的“新大陆”。要从以陆看海、以陆定海的传统观念中走出来,树立“全新海洋观”和“全域威海观”,坚定面向海洋、胸怀海洋、进军海洋信念,加强海陆统筹、区域统筹和政策统筹,推动海陆规划整合、空间衔接和功能对接,高质量开发好“蓝色国土”。      

海洋是新兴产业的“策源地”。威海发展最大的潜力在海洋,最大的空间在海洋,最大的动能也在海洋。要跳出威海,放眼全国,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紧盯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坚持“五个导向”,大力实施“5+2+2”海洋产业提升工程,坚持不懈做好海洋产业转型、产业链条延伸、综合平台建设、金融服务创新、优势品牌培育五篇文章,推动海洋经济实现从量到质、由旧动能到新动能的跃升。      

海洋是连接五洲的“大通道”。海洋经济本身就是开放经济,只有扩大开放,才能让沿海区域从空间的“尽头”,变成经济的“前沿”。要结合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突出港口带动,畅通连接海外大通道;突出协作联动,搭建国际交流大平台;突出内外互动,推动国际产能大合作,构建全方位海洋国际合作体系,全方位拓展海洋发展空间。      

海洋不仅是生产空间,更是重要的生态空间。海洋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已成为广泛共识。要以2018 威海蓝碳合作倡议”通过为契机,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中海洋垃圾防治,继续坚持绿色发展、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促进开发与修复相统一,推动海陆污染一体化治理,做到集中整治与长效监管并重,实现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打造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守护好“水清、滩净、岸绿、湾美、岛靓”的美丽海洋。

 

发布版面

国际


主题

比利时海洋空间规划的进展与特点

发布日期

2018-09-04

 

比利时是最早编制和实施海洋空间规划的国家之一。2014 年,比利时皇家法令批准了经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广泛协商的北海比利时区域海洋空间规划,这是比利时的第二轮海洋空间规划。比利时海洋空间规划由联邦的海洋环境管理部门编制和实施。      

比利时用海现状      

比利时位于欧洲北海沿岸,管辖海域面积为 3454 平方公里。其中,领海面积 1437 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面积 2017 平方公里。北海比利时部分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地区,但分布有许多不同的用海活动,包括:船舶港口、矿产开采、海上可再生能源、渔业水产养殖、旅游(娱乐和体育活动)、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军事科研、海底电缆和管道等。随着技术进步和新的用海需求增加,如海上风力发电场建设、海底电缆管道、海上休闲娱乐等对海洋空间的需求,给比利时可用的海洋空间带来了压力。同时,离岸风电与海洋保护区、水产养殖与离岸风电对海洋空间资源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海洋空间规划的发展      

比利时最早于 1999 年在《海洋环境法案》中引入了海洋空间规划的概念。2003 年,比利时首次编制了北海比利时部分空间规划——《北海总体计划》,规划了相关海洋活动,尤其是为海洋可再生能源设立了发展区域。《北海总体计划》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却是比利时海洋空间规划的第一步。随后的几年,海洋空间规划成为欧洲海洋管理议程上的重要项目。2008 年,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海洋空间规划路线图》,促进了比利时海洋空间规划的发展和完善。      

2012 年,比利时皇家法令规定设立咨询委员会和在北海比利时区域开展海洋空间规划。自此,比利时海洋空间规划获得法律授权。      

主要内容及目标      

北海比利时区域海洋空间规划主要包括 4 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比利时海域的空间分析。界定了比利时海域的适用法律,分析了空间位置,描述了比利时海域的物理特征、自然环境条件、用海活动、用海冲突概况以及开展海洋空间规划的政策背景。第二部分是规划的愿景、目标、指标和政策选择,提出了规划的整体愿景和空间结构愿景,制订了具体目标和指标,以及用海者和用海活动空间管理的政策。第三部分是实施海洋空间规划的行动。第四部分是海洋空间规划的图件。      

北海比利时区域海洋空间规划从环境、安全、经济以及文化、社会和科学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      

环境目标:规划指出要实现在整个北海比利时区域“良好的环境状况”和“良好的地表水状况”。在执行生物多样性战略时,还力求对生境和鸟类开展有力保护。      安全目标:具体分为航运安全目标、海上保护目标和防御目标,指出要确保船舶安全通过,并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军事演习。      

经济目标:规划指出要确保海上经济活动充足空间,要设置可再生能源的储存、运输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定区域,保证渔场与电缆、管道等用海活动的兼容性。同时,要为可再生能源区提供足够的空间,到 2020 年,至少拥有 2000 兆瓦的装机容量。      文化、社会和科学目标:规划指出要加大海上景观和水下遗产保护力度。      

海洋空间规划的特点   

促进海洋产业可持续增长  北海比利时区域规划了未来的用海活动,包括海上风电、海上风电传输的海上高压站、养殖和海上风电共存、海上能源存储。      

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  北海比利时区域海洋空间规划在海洋环境保护和人类活动影响方面力求取得最佳的平衡效果。      

各用海活动的兼容  在确定今后活动的领域时,规划考虑到用海活动的兼容。例如,规划提出风电场可以在人工礁石上提供水下栖息地,将风车之间的区域指定为水产养殖。      

海陆相互作用  规划将比利时沿海地区定义为包括陆地和海洋的区域,禁止通过管道从陆地直接向海洋排放污染物。      

利益相关者参与  比利时海洋空间规划的协商分为 3 个层次:部门协商、公众协商和国际磋商。制定过程中,比利时与荷兰、法国、英国进行了充分的跨界协商。

 

 

发布版面

综合


主题

广东强化海砂开采海域使用权挂牌出让管理

发布日期

2018-09-05

 

本报讯(记者  孙安然)近日,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制定的《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海砂开采海域使用权挂牌出让工作规范》出台,进一步贯彻广东省海域使用“放管服”改革工作意见,保障海砂开采海域使用权挂牌出让工作公开、公平、正、有序开展。      

根据《规范》,广东省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将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和海域实际情况,组织开展辖区海域海砂资源勘探工作,摸清辖区海砂资源情况,制定辖区海域海砂开采海域使用规划,统筹选划单宗海砂开采用海的区域、面积。      

《规范》明确规定,广东省地级以上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选划海域进行初步审查,审查重点为海域界址、面积是否清楚,是否符合有关规划、区划要求,是否已设置或计划设置海域使用权,是否存在管辖权异议等。地级以上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就海砂开采海域选址征求同级或驻地水利、国土、交通、海事、航道、部队、公安边防等单位以及选址海域所在地县(区)级人民政府意见,形成一致意见后报市政府。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就海砂开采海域选址征求省及驻粤海洋渔业、水利、国土、交通、海事、航道、部队、公安边防等单位意见。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根据省及驻粤各单位意见调整拟出让海砂开采海域选址。      

《规范》指出,广东省地级以上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至少在挂牌开始日前 20 天,在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网站及有影响力的报纸、电视等场所、媒介发布挂牌公告。申请人按照规定的时间到地级以上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或委托的代理机构)当面提交竞买书面申请。竞得人须在规定时间内与地级以上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签订《海域使用权出让合同》。挂牌活动结束后,地级以上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在 10 个工作日内,将挂牌出让结果在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网站及有影响力的报纸、电视等场所、媒介进行公告。  

 

发布版面

理论


主题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必须从战略层面统筹谋划

发布日期

2018-09-06

 

自然资源是支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纵观全球,资源问题是涉及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海洋拥有富饶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海洋总面积 3.6 亿平方公里,占地球面积的 70%,是人类生存之源。海洋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其开发利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力,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纷纷制定和完善海洋资源开发保护战略和规划,以抢夺海洋资源为核心的海洋权益之争从未停歇。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我们的基本国情。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资源需求的持续增长,资源已经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国家实现现代化必须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需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会继续增长。打破资源短缺瓶颈制约,提供资源供给保障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必须从国家战略层面考虑和谋划。      

作为一个陆海兼备的国家,中国大陆濒临西北太平洋,南北跨 38 个纬度,兼有热带、亚热带、温带 3 个大气候带,大陆岸线长 18000 公里,岛屿岸线 14000 公里,不仅拥有 960 万平方公里的陆域疆土,还有约 300 万平方公里的应管辖海域,自然条件优越,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水资源、海洋可再生能源以及广阔的海洋空间资源。此外,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床、洋底及底土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49%,蕴藏着丰富的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多金属硫化物、富稀土沉积物等资源,这些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开发利用潜力巨大。20 世纪 80年代,我国已开始进行深海矿产资源调查。至目前已组织开展了 50 多个航次的大洋科学调查,涉及多金属结核、多金属硫化物、富钴结壳、深海环境等多个领域。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 3 种资源、4 个合同区的勘探开发格局。包括位于东太平洋海域、面积约 7.5 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西南印度洋 1 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和西北太平洋 3000 平方公里的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2017 年,中国五矿集团获得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面积约 7.3 万平方公里。      

我国正处于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和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时期,人均资源禀赋落后于世界平均值,面临资源供给不足的严峻形势。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拥有巨大潜力。走向海洋,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来缓解 21 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食物、能源和水资源紧张局面具备现实需求的必要性和经济技术的可能性。据《2017 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17 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 77611 亿元,比上年增长 6.9%,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9.4%,海洋经济已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依赖海洋通道的外向型经济大国。在海洋资源的支撑和保障下,才有可能加快海洋强国建设的步伐,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从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海洋资源问题是长远战略问题,需要国家统筹谋划。应树立大海洋思想,从我国国情出发,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围绕海洋资源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进行整体思考,研究和确立支撑海洋强国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资源战略,并将其作为海洋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要处理好 3 个关系:一是要把握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二是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国内,面向国外;三是要处理好开发与节约、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围绕着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坚持以维护海洋权益为宗旨,以获取海洋资源利益为核心,树立新型资源观,确立陆海统筹、综合治理、科技支撑、永续利用等多项原则,全方位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利用业和金属采矿业等,把海洋资源转化为现实财富,进一步提升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在战略部署上从浅水向深水拓展,从近海向远洋拓展,建设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水资源、金属矿产资源和空间资源等战略性资源基地。加强海洋科研调查、勘探开发和战略利用,从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走向公海、国际海底区域和极地,扩大我国的生存发展和安全空间。  

 

发布版面

人大立法


主题

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亟待完善

发布日期

2018-09-18

 

保护海洋环境,必须织牢严密的法网。随着海洋开发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速、物质生活不断丰富,海洋环境保护的工作压力加大,挑战更为明显。虽然海洋环境保护法自 1983 年施行以来,历经 4 次修订,内容体系不断得以完善,但从当前海洋环境保护实际存在的问题来看,目前的法律在配套规章制度建设、法律之间的衔接、执法监管、违法处罚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海洋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组在河北省检查期间,地方有关部门及企业家、学者等各界代表针对目前海洋环境保护法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完善提出了多项意见和建议。      

配套法规和制度标准亟待完善      

《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制定出台已经超过 10 年、海洋倾废管理条例制定出台超过 30 年……在对河北唐山、秦皇岛等地进行的执法检查中,地方均反映,有关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部分配套法律法规滞后,已不适应现行管理要求,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海洋可倾倒废弃物名录等法律明确要求建立的制度尚未制定出台,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标准还存在空白,海水水质标准等国家标准不适应新型污染物的防治需求。      

以入海排污口设置为例。海洋环境保护法对用海项目污染海洋环境有关规定进行了调整,并提出了要建立生态补偿、入海排污口设置备案等相关制度。按照海洋环境保护法中相关规定,“入海排污口位置的选择应当根据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动力条件和有关规定,经科学论证后报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但据地方环保部门反映,目前对入海排污口备案管理工作仅依据以上规定,具体备案流程与其他审批手续衔接关系等尚未具体细化,地方环保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具体指导意见。      

鉴于此,有地方环保部门同志建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入海排污口备案工作流程,明确入海排污口备案与其他审批手续衔接关系,指导和规范地方环保部门对入海排污口设置备案和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直排海污染源的范围,明确温()排水口属性。同时,还有地方部门建议,希望督促国家有关部委修订防治用海项目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与海洋环境保护法保持一致。      

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      

检查中,加大处罚力度也是基层普遍反映的问题。有地方执法人员向执法检查组反映,海洋环境保护法虽然提高了对海洋工程建设项目违反法律的处罚额度,改为按照违法情节和后果处以建设项目投资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罚款,但是缺乏针对第四十七条第一款各种违法行为如何分类处罚的规定,缺乏考量情节和后果的细则和办法。      

对海洋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不到位,会极大影响执法效果,特别是对于一些危害较小但随意性高的轻微多发型损害海洋环境行为,惩戒效果不明显,不能很好地对违法分子构成震慑作用。比如,有地方执法部门反映,目前实践中,对于造成珊瑚礁、红树林等海洋生态系统及海洋水产资源、海洋保护区破坏的生态损害处罚额度太低,起不到法律应有的威慑作用。      

鉴于此,有地方意见建议,对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关于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行为的处罚下限进行提升,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力度。具体包括:对海洋工程项目未批先建、违法行为人拒不停止违法行为或逾期不改正等严重情节,纳入“按日连续处罚”范畴,将不按倾倒许可规定进行倾倒、篡改伪造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等情节写入法律责任章节,增加查封扣押排放污染物设施设备、追究行政管理人员责任等有关内容。      修法解决信息共享问题      

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十六条对海洋信息系统建设作出明确,规定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制定的环境监测、监视信息管理制度,负责管理海洋综合信息系统,为海洋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提供服务。     

 检查组发现,河北省在海洋信息系统建设方面还存在与周边省、市协调联动不够,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平台尚未建立,环境共治、共管的长效机制尚不完善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海洋环境保护法关于信息共享和平台建设未作出明确规定,有关部门在信息共享建设方面工作缺失。建议加强工作力度,适时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明确相关内容。      

此外,还有地方反映,目前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中,还存在环保,海洋,农业,水利,林业等涉海部门,行政分割,部门分割,多块管理等多龙治水的问题,尚未形成完善的综合整治管理体制,同时环保部门海洋环境管理手段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与当前海洋环境保护形势还存在一定差距。      

鉴于此,有意见提出,建议根据各部门新的职能分工,在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对职能要求进行进一步修订,建立各部门职能分工明确,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新机制,加强海洋执法能力建设,与调整后的职能分工相协调,加强环境保护部门能力建设,提升海洋环境监管水平。

 

发布版面

经济


主题

广西合浦倾力打造“海洋强县”

发布日期

2018-09-20

 

工业园内产销两旺、铁山东港初见雏形、海丝首港项目全力推进,一批项目即将签约进驻发展……今年上半年,广西合浦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01.74 亿元,同比增长 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5.58 亿元,同比增长 14.6%,居北海市第一。      搭平台  融入向海经济新格局      

在县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合浦提出主动融入北海向海经济发展大局,努力建设向海经济的创新发展示范县。今年以来,该县抓紧编制《合浦县向海经济发展规划》,积极谋划合浦工业园区“产城互动”试点;以月饼小镇、海丝首港、滨海公路大风江至高德段项目为切入点,扎实推进廉州湾新城建设;依托龙港新区北海铁山东港产业园建设东港新城,加快推进铁山东港等港口建设,打造向海经济重要基础依托。      

同时,合浦县结合区位、资源和产业实际,科学布局海洋产业发展,打造海洋特色产业园区和支柱产业。依托铁山东港产业园、合浦工业园,规划发展健康食品饮料、海洋食品产业、海洋渔业、海洋装备制造与资源深加工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新兴产业等海洋经济六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优势海洋产业、新兴海洋产业,促进海洋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深度融合。      

合浦县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公路建设方面,大力配合推进南北高速(钦州至北海段)改扩建、松旺至铁山港东岸高速公路、滨海公路山口至沙田支线等项目;铁路建设方面,全力配合推进合湛高铁项目建设,以及配合做好合浦至铁山港铁路、玉林至北海城际铁路、贵港至北海城际铁路等项目的前期工作;港口码头建设方面,加快铁山东港榄根作业区系列泊位工程等港口建设。      兴文旅  擦亮城市新名片      

合浦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为深入挖掘合浦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蕴含的价值,今年 4 月 16 日,该县举办“跨地区跨国界的多维对话·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组织开展海上丝绸之路的课题研究,充实海丝文化内涵,巩固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历史地位。在文物保护上,继去年 11 月合浦汉墓群与汉城考古遗址公园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后,今年 9 月 1 日旨在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力度的《北海市合浦汉墓群保护条例》也正式施行,合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      

与此同时,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正在积极推进。其中海丝首港项目已申报自治区层面推进统筹重大项目、北海市“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和北海市全域旅游重大项目,征地工作已经启动。海山半岛生态旅游项目、曲樟客家旅游小镇项目、东园家酒产业园、梦唤滨海体育文化园等项目的相关创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一批高级别的农家乐和乡村旅游区建设也在积极推进之中。      

今年 1 至 7 月份,合浦接待游客数量增长 45.7%,实现旅游总消费增长 30.5%。建设旅游项目数 35 个,总投资 3546 万元,在建旅游设施数 31 个,总投资 2456 万元。     

壮产业  激活发展新动能     

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要求,围绕铁山东港产业园、合浦工业园、林产加工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产业平台,合浦县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今年已到外地招商推介达 35 次,新签约项目 17 个,已签项目合同投资额 177.96 亿元。其中,8 月新签约项目 3 个,投资额 63 亿元。已签约项目包括总投资超过 100 亿元的合浦-嘉善现代产业园、总投资 32 亿元的万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生态产业园、投资 8 亿元的万达广场项目、投资约 35 亿元的恒大地产集团南宁有限公司高品质商住项目、投资 10 亿元的信义玻璃集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心项目等。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合浦县推进区、市重点项目开竣工 13 个,全县 5000 万元以上投资项目达 46 个,同比增长 17.95%。      

围绕打好合浦经济翻身仗这一目标,合浦县做好向东融合、向海经济两篇文章,着力培育打造健康食品饮料、木材家居、硅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和临港装备制造、特色海洋经济产业为内容的“3+2”主导产业,加快推进铁山东港产业园、合浦工业园、北部湾(合浦)林产加工循环经济产业园、湛江-北海粤桂北部湾经济合作区产业转移园四大产业平台建设,不断推动合浦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布版面

本省新闻  综合


主题

两地在 5 方面合作空间广阔

发布日期

2018-09-21

 

9 20 日上午,2018 海峡科技论坛开幕,并举办了 5 个分论坛。分论坛上,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们围绕人工智能、农业、医疗健康、海洋、教育 5 个领域的主题,分别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下午还进行了进一步的对接座谈。与会嘉宾纷纷认为,琼台两地在上述 5 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琼台可在人工智能领域融合发展      

9 20 日,2018 海峡科技论坛上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高端分论坛在海口举办。这场名为“2018海峡两岸人工智能合作与发展”的分论坛,群贤毕至,为聆听者带来了许多新观点。      

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开展对话交流。专家们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浪潮。人工智能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也将从非常广泛的领域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琼台两地可以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入合作、融合发展。      

在分论坛上,台湾代表分别与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海南大学、海南生态软件园等相关部门、高校及产业园区负责人进行交流,深入了解海南互联网产业等领域的规划及发展情况。      

琼台农业合作有望谱写新篇章      

“海峡两岸农业科技合作与发展”分论坛上,海峡两岸高水平的农业专家、企业家就农业科技主题展开对话,加强了海南与台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人士的接触与交流。      

台湾与海南地理、气候相似,被称之为姐妹岛。目前,台湾农业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海南农业仍处于现代化的起步阶段。“我们希望多学习台湾农业的先进技术,为海南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实现海南农业的大发展、大腾飞。”省农业厅总畜牧师李万有说。      

李万有透露,下一步我省将在种子种苗引进推广、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领域推动琼台农业合作迈上新台阶。充分发挥两岸农业交流、协作的优势,积极推进 5 大体系建设:良种引进繁育体系建设、琼台农业产业合作体系建设、动植物保护和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农产品市场与流通体系建设和农业科技培训与信息体系建设。      我省发展医疗健康产业有优势      

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陈少仕在“海峡两岸医疗健康产业合作与发展”分论坛上表示,我省发展医疗健康产业有多方面优势。      

一是优质的康养环境。海南拥有良好的康养环境,近年来,海南不断引入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能够为本地居民及国内外游客提供较好的医疗保障。      

二是完善的顶层设计。我省出台了《海南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并以规划引领,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为龙头,构建各具特色的 4 大产业集群,包括以海口为中心的北部集群、以三亚为中心的南部集群、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为中心的东部集群和以儋州为中心的西部集群。      

三是独特的政策优势。2017 年原国家卫计委公布了全国首批 13 个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海南有两个。国务院赋予了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 9 条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      

建议海南高起点发展海洋经济 “海峡两岸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分论坛上,海峡两岸的资深专家分别发表演讲,介绍了两岸在海洋生物资源领域的科研进展及产业发展情况。      

与会专家纷纷表示,海南是海洋大省,要坚定走人海和谐的发展道路,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高起点发展海洋经济,开发南海生物和矿产资源,加快培育海水淡化、深海科技等新兴海洋产业,加快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     

 琼台教育合作交流日趋活跃      

“海峡两岸教育合作新机遇”分论坛探讨的主题是“教师、学生交流新举措和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新路径”。与会嘉宾就加强两岸教育合作交流畅所欲言、献智献策。      省教育厅副厅长陶洪建说,近年来琼台教育合作交流日趋密切,两地人员互访、校际合作、师生交流呈活跃之势。省教育厅组织了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学前教育访问团赴台访问,并接待台湾有关教育机构来访。      

同时,我省发起和承办了一系列对台教育交流活动,包括“华夏园丁大联欢——2014 阳光海南之旅”“琼台高职教育论坛”“2014 两岸通识教育课程交流研讨会暨海峡两岸学子联谊活动”等,促进了琼台两地教育交流。      

参加分论坛的台湾专家希望海南加快实施《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中的各项政策,为台湾地区院校师生到海南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良好环境。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省海洋与渔业厅:开发与保护并举

发布日期

2018-09-24

 

“强化科技支撑、打造交流平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区域联合执法是实现闽东北、闽西南两个经济协作区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日前,省海洋与渔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当下,只有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等各类主体,聚合创新资源,强化现代海洋与渔业产业技术体系支撑,加快特色产品研发,推进成果转化应用。加强特色产品品种资源保护,将特有品种、技术与工艺作为核心竞争力,才能提升海洋渔业产品的科技含量。”省海洋与渔业厅有关负责人说,在近期举办的“走进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6·18 海洋科技成果专场对接会”上,省水产研究所与多个闽东北、闽西南经济协作区企业对接合作,并于现场签订合作意向书。目前,该研究所与泉州阿一波食品公司在海洋大型藻类高值化利用研究、与漳州鸿鲀水产养殖公司在河鲀养殖产业化研究、与福州珊瑚海生态科技公司在海水观赏鱼培育与人工繁育等方面开展成果转化应用。      

“海洋与渔业产业要实现产值的提升,主要还是得依靠技术的进步。因此,参与新技术的交流与分享就十分必要。”省海洋与渔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厅将充分利用“渔业周·渔博会”、亚太水产养殖展、平潭国际海洋旅游与休闲运动博览会等优质平台,积极鼓励两个协作区的渔业企业参展参会,带动当地企业参与全球海洋与渔业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的交流,促进当地海洋与渔业产业升级,共享全球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成果。      

省海洋与渔业厅负责人认为,现阶段要特别注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以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相关精神,省海洋与渔业厅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制定了《九龙江—厦门湾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试点工作方案(2017—2020 年)》,以巩固和提升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导向,切实加强我省陆源入海污染物排海监管。厦门、漳州、龙岩等地密切合作,强化源头控制、海陆统筹、河海兼顾,对江河海域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      

“要实现海洋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就离不开跨区域间联合执法。”省海洋与渔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组织开展水上、陆上巡回检查、交叉检查和联合执法,对违规违法案件高发水域开展驻守检查,可有效打击破坏渔业资源和海洋环境的行为,为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据了解,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今年开展两次大规模的闽江流域禁渔联合执法行动,通过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极大地震慑了违规捕捞、破坏渔业环境的行为,增强了渔政执法和资源管护效果。

 

发布版面

 


主题

加快培养海洋新兴产业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18-09-27

 

我国海洋经济在过去十几年间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占 GDP 比重由 2003 年的 3.8%上升到 2017年的 9.4%,但也面临着近海资源枯竭、海域环境容量有限等瓶颈制约。在这种背景下,以海洋高新技术为支撑,以新模式新应用新业态为主要特征,以“深水、绿色、安全”为发展方向的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海洋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作为重要的新型生产力,对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有重大战略意义。      

海洋新兴产业的重要推动作用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宏观层面上说,一是要求产业发展的成果体现于供给质量的提升而不仅仅是规模扩张;二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而不仅仅是资源要素的投入;三是资源要素在行业和地区之间能够优化配置,避免结构失衡、效率损失。与传统产业相比,海洋新兴产业的强大生命力和成长性主要体现在能够创造新供给,提升投入产出效率,创造新的发展动力。      

海洋新兴产业能够创造新供给,提升供给质量。资源和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物质基础,在陆地多种资源面临短缺、人口膨胀、环境压力增大的情况下,维护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新的资源供应。海洋中有着丰富的资源如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能源、海水资源等,能够为人类生产提供巨大的物质供应。对于海洋资源的深度综合利用,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新产品,在更深、更广的领域满足人们的需求。但相对陆域环境来说,海洋资源开发难度大、技术复杂,海洋新兴产业的许多技术、产品具有产业生命周期初期阶段的特征,随着技术进步、投入力度加大,未来将带来更多的资源供应能力,有的已成为沿海经济的重要构成之一,甚至逐步取代传统产业成为沿海区域的支柱产业。      

海洋新兴产业能够促进新技术、新模式的诞生,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技术进步是产业更替发展的驱动力。海洋产业大多具有高技术密集、竞争激烈的特征,对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的内在要求强烈。从发展经验看,关键技术的研发突破和产业化应用是海洋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所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则是重要的发展特征。因此,在产业经济领域,海洋产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具有前沿意义,值得关注。“十二五”时期,我国海洋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涌现出一批高技术的优势产品,部分关键技术产业化应用取得突破,其应用范围已从海洋扩展到很多领域。“十三五”以来,在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各地海洋产业创新活跃度持续增强,成为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前沿阵地,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战略组成。      

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需求日益迫切,发达国家凭借先进的海洋科技水平和发达的海洋产业体系,在许多领域形成竞争优势。海洋强国战略提出以来,我国有效引导调动社会资源向海洋新兴产业集中,发展步伐加快,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与传统产业相比,海洋新兴产业对高新技术有更高的依赖性,世界海洋强国依托高新技术的最新成就,推动海洋产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分别形成了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及产业核心竞争力。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海洋油气业、韩国的海洋水产业、日本的造船业、英国的航运服务等。而我国经过几十年艰难探索,海洋科技领域取得了大量基础研究成果,部分领域接近了发达国家水平,但是不可否认还存在着基础研究薄弱、关键技术不强、创新人才不足等问题,“十二五”末期我国海洋科技贡献率在 35%左右,美、日、英、法等已达 50%~60%或以上。目前,我国产业优势环节仍处于链条低端,没有形成引领全球的优势领域。海洋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过程,也是从后发向前沿赶超的过程。当前正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会窗口,能否抓住机遇,掌握核心技术和主动权,是海洋创新体系面临的重大挑战。      

投融资渠道不畅通,金融产品适需性不强。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资金需求量大,风险高的特点,对投融资保障机制要求较高。但我国市场机构对海洋新兴产业的成长规律、运营特点、潜在风险了解不够,开发的针对性产品较少。海洋强国战略实施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海洋经济的财政投入,设立了各类专项资金,为海洋经济尤其是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沿海省市积极衔接各大型银行及金融机构,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信贷支持。但海洋新兴产业在创新创业阶段往往面临企业规模较小、信用评级不高、投资收益前景不明朗等问题,直接从银行贷款难度较大。随着财政预算体制改革,政府性资金的投资回报要求更趋严格,对于风险较大的行业投资仍然比较慎重。海洋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市场能够提供期限较长、模式灵活、丰富多样的融资产品支持。      

龙头企业大而不强,行业间低端竞争激烈。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尚处于较为初级的发展阶段,受制于核心技术水平不高、高端人才缺乏等因素,龙头企业的行业地位仍以规模取胜,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短期内难以有效发挥。前些年,部分地区在产业发展战略中,追求短期增长率,出现许多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企业容易依靠规模效益实现利润增长,对技术进步、管理创新的要求相对弱化,不利于海洋新兴产业向高端发展。      

加快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的政策建议      

一、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和,提高创新质量与效率。海洋新兴产业进步既需基础研究的支持,也需关键应用的突破。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能够实现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良好对接,减少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的环节,降低创新风险,是海洋新兴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通过政策支持、机制创新、资源组织、搭建平台等措施做好创新服务,尤其要为科研机构“松绑”,破除机制约束,促进科研人员走向市场,鼓励企业发挥创新主体的作用,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人员合作,为基础研究提供更高回报,为应用研究打开市场大门。      

二、实施产业示范工程,高效集成要素资源。地方性产业示范工程有助于聚焦发展目标、集成要素资源、形成区域发展特色。要加强规划引导,衔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明确地方优势条件,选择区域特色明显、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示范效果突出的行业,以园区、龙头企业为核心,完善政策支持服务体系,吸引社会资源投入,实施产业示范工程,尽快培育优势产业链条式、集群式发展。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地方政府可投入引导性资金,吸引社会资金设立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具有前景的成长性企业,兼顾成熟型企业,通过市场杠杆,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海洋产业,助力海洋产业创新升级。制定政策鼓励各类商业银行开展针对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差别化和标准化服务。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和完善符合科技企业特点的知识产权担保制度。加大涉海领域金融创新力度,积极探索海域使用权抵押等方式支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四、尽快建立海洋新兴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目前,海洋新兴产业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发布还很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研究工作的开展。有必要尽快开展海洋新兴产业的统计指标构建工作,实行专项统计,为产业部门开展监测评估提供支撑,必要的数据可以向社会公开,利于大众全面了解海洋新兴产业。

 

发布版面

生态周刊


主题

围绕“推进国家海洋救助保障体系建设”建言资政

发布日期

2018-09-30

 

本报讯(记者谢靓)十三届全国政协第十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28 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指示精神,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认识推进海洋救助保障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问题导向,夯实能力基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支持,推动新时代海上搜救能力迈上新台阶,为建设海洋强国保驾护航。      

13 位委员和 2 位一线救援人员围绕搜救能力建设、合作机制、人才队伍、立法修法、国际合作等提出意见建议。大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救助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在应对海上突发事件、保障民生福祉、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海洋救助能力还不够高,应急体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法律法规不健全、体制机制不顺畅、人才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亟待解决。      

一些委员建议,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落实和完善国家相关规划,重点强化深远海救助保障能力和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能力,加快综合救助基站和应急救助基地布局,推进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应用,实现我国海洋救助能力质的提升。要加快出台《海上交通安全法》,适时启动《海上人命搜寻救助条例》立法工作,制订潜水条例、沉船沉物打捞清除管理条例等法规制度,填补海上搜救专项法律空白。要完善专业救助队伍与社会力量常态化培训机制,适当提高各类搜救人员的待遇,打造精干、专业、稳定的海上搜救队伍,解决专业技能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等问题。要优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协同配合,确保国际、部际、部省、区域“四个联动”和军地、专群“两个结合”落到实处,形成海洋救助工作合力。要积极参与国际搜救事务和国际搜救组织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多边双边搜救合作,提升我国话语权和影响力。要完善表彰制度,加大正面宣传,弘扬舍己为人的搜救精神,使海洋救助事业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全国政协副主席杨传堂在会上作主题发言。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卢展工、夏宝龙、高云龙出席会议。全国政协委员戚建国、徐敬业、王荣、王路、成平、王先进、陈义兴、唐英年、高彦明、郝振山、丁梅、夏先鹏、郑军,一线救援人员宋寅、郭文标在会上发言。交通运输部负责人介绍了有关情况,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现场作了互动交流。

 

 



发布版面

建筑钢材


主题

中钢协:今明两年力保钢铁行业平稳运行

发布日期

2018-09-03

 

8 月 22 日,2018 中国国际铁矿石及焦煤焦炭产业大会在上海举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刘振江在会上发表了“2018~2019 年中国钢铁行业现状与发展展望”的主题演讲。刘振江表示,虽然当前是中国钢铁行业 10 年来最稳定的时期,但后期发展依然面临中国及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不稳定因素的影响,钢铁企业应加强对市场变化的追踪,加强信息的沟通和分析,在持续推进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力保行业平稳运行,从而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      

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刘振江表示,今年以来的这段时间是中国钢铁行业在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10 年中运行最平稳的一段时间,是全行业经济运行各项指标波动最小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钢产量也有所增长,钢材价格稳定在合理区间。企业效益进一步改善,行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处于更加稳中向好的状态。      

面对目前钢铁行业呈现的良好态势,刘振江回顾了新世纪以来的钢铁工业发展历程。他表示,这十几年钢铁行业遇到了两次大的坎坷,第一次是 2008 年美国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实体经济带来灾难,中国钢铁工业产量和效益 2008 年下半年是断崖式的下滑。政府扩大投资救市,行业度过了那次危机。第二次是 2015 年,当时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全球产能过剩的问题十分严重,钢铁行业深陷泥沼。而就在 2016 年,钢铁行业迅速扭转了  2015 年难以为继的局面,2016 年、2017 年连着打了两年翻身仗。      

对于来之不易的行业发展大好局势,刘振江表示,2018 年力保钢铁行业平稳运行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平稳运行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前提。企业要创造财富、创造价值,效益是企业的生命和平稳的保证。在力保行业平稳运行上,按照既定的任务继续去产能。      

对于如何在 2018 年确保行业平稳运行,刘振江表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防止已经去了的产能死灰复燃,包括“地条钢”。二是在产量控制方面加强行业自律,坚持按合同生产,努力把握供求关系的基本平衡,防止出现新一轮的供大于求。三是全行业共同维护钢材市场的稳定,防止钢材市场出现大起大落,维护好市场秩序,防止恶性竞争,要关注区域市场的平衡。四是铁矿石的定价问题。      

刘振江表示,随着中国钢产量过去连年高速增长,铁矿石的供求关系自然出现了结构性的转变,公平合理、平稳健康的铁矿石市场持续发展,无论对钢厂还是矿厂都同等重要,而且势在必行。这就需要着眼于未来,供需双方长期合作,互利共赢,共同维护铁矿石市场秩序,建立双方协商、公平合理的定价机制和合作方式。      

今明两年钢铁行业或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      

对于未来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刘振江表示,中国钢铁行业从 2016 年以来,形势一年比一年好,2018 年上半年形势更好,第三季度盈利也没有问题。但钢铁行业的形势和经济的大形势直接相关,中国经济形势又和世界经济形势相关,未来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值得钢铁企业特别关注。      

刘振江表示,2018 年中国钢铁行业有一件值得进入中国钢铁史的大事——中国钢铁在美国337 调查案中取得胜诉。从 2016 年 4 月开始;美国对来自中国的钢铁提出指控,目的很明确,一是要对中国的企业进行巨额罚款,二是要中国钢铁产品永久性退出美国市场。面对美钢联的恶意指控,中国钢铁行业快速做出反应,坚决应战,组织了强有力的应变。经过近两年专业复杂的大量工作,中国钢铁企业在今年 3 月份取得了完胜,这是国际贸易诉讼中方全胜的典型案例,是对美国进行打击的有力回击,避免了更大的经济损失,意义重大。 “2018 年四季度和 2019 年,我们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今年四季度比前三季度复杂一些,明年的变数还会显现。根源是美国在世界经济刚要复苏的时候,又人为制造了新的麻烦。美国一直拿中国钢铁说事,是因为它们容不下中国钢铁的强大,我们想回避也回避不了,必须认真评估和预判美国挑战对中国钢铁造成的冲击和影响,积极做好应对准备,包括运用 2008 年到 2015 年的经验。”刘振江强调。      

他表示,国际挑战最终将倒逼自身提升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从而实现钢铁强国的目标。在国际竞争中坚定不移实现目标,要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行业布局的结构性问题、产业的集中度问题、全国治理问题、科技创新问题、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问题、企业自身结构的调整问题等。需要解决的问题仍然很多,阶段性的推进要科学,在全过程中平稳运行是最好的通道。      

“对中国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从行业到企业都有了思路,这些思路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在遇到复杂情况时不要乱了分寸,尤其要防止瞎折腾,也要防止别人乱作为。”刘振江表示。  

 

 

发布版面

家居·建材


主题

节能减排任重道远

发布日期

2018-09-03

 

“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吨钢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能源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在量大面广的风机、水泵节能技术改造普及速度很快。需要重视的是,越是在形势好的情况下,钢铁企业越是要居安思危,更要重视企业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的工作。”中国节能协会冶金工业节能专业委员会、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张龙强在日前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冶金水系统节能技术研讨会上如是说。      

节能推广认识到位则事半功倍      

据张龙强介绍,尽管我国钢铁企业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可圈可点,但资源能源消耗和排放总量居高不下,企业之间的绿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钢铁行业面临的环保、碳减排压力仍然巨大。      

会上,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有关负责人对“十三五”节能技术政策进行了解读并对节能技术的推广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建立企业为主体的节能技术创新体系;第二,加大政策支持,拓宽支持渠道;第三,完善节能技术服务体系,促进技术推广应用;第四,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国家节能中心技术推广处处长桂华认为,在新时代节能技术的推广工作中,认识到位将事半功倍。推广的重点应该是具有引领性、系统性、适用性的先进节能技术。      桂华表示,未来,在节能技术推广方式的广度、深度方面还有很大的拓展和挖掘空间,应重点解决四个问题,以提高推广效能:一是发现处在技术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好技术并采用不同的政策措施予以支持;二是解决节能技术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三是解决节能技术供需双方信任度的问题;四是让节能技术推广工作可持续。      钢铁行业节水成效显著      

2015 年,有关部门对高用水行业的取水量、万元产值取水量进行了重点调查,结果显示,钢铁行业位居第四。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程继军介绍,钢铁行业的吨钢取水量逐年下降,水重复利用率逐年提升,用水效率和节水绩效逐年改善。      

程继军表示,尽管钢铁行业节水成绩突出、成效显著,但水管理的整体水平依然粗放落后,存在水管控手段薄弱、评价审计方法不足、分析统计数据不系统、供水三级计量不完善、标准规范导则欠缺、统计边界不一致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尽管钢铁行业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好的节水成效,但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信服。      

程继军强调,水系统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对整体水系统进行全面诊断优化。水系统优化不仅是水量的无限减小,而是在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的条件下,使水量最小化、水质最优化、用水安全化的水系统全面诊断优化。程继军说,国家对地方和重点用水企业的用水考核制度逐渐趋于成熟,水正在成为约束地方和企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多年来,钢铁行业过分强调吨钢取水量指标的下降绩效,导致近期吨钢取水量指标对应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出现大的偏离,很可能导致钢铁企业申请用水计划存在障碍,得不到足够的水源供应,或需要为此付出过高费用。      

程继军认为,目前,钢铁企业技术瓶颈明显,污水深度处理、高盐废水处理等技术难度高、投资风险大、运行成本高,制约了钢铁企业节水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最佳的路径就是进行整体水系统优化,实现水管理标准化和智能化、水技术集成化和绿色化、水系统高效化和合理化以及水系统低成本运行化。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平稳运行”点赞

发布日期

2018-09-04

 

 一段时间以来,钢材价格的上涨、钢铁企业利润的改善引来社会关注。不错,今年初以来,钢铁行业在国家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禁新增产能和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等政策措施强有力的推动下,供需基本平衡,钢材价格在合理区间波动,企业效益进一步改善,行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进入多年来最平稳的时期。但是,如果因此认为钢价“暴涨”、钢企“暴利”,则有失客观和公允。      

首先,从近年来钢铁行业运行相关数据看,钢材价格属于合理回归,利润也在恢复性增长区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钢铁工业转型升级战略和路径》指出,从 2013 年开始,我国已经进入到了粗钢生产消费峰值平台区。以此为起点可以看到,从 2013 年到 2018 年上半年,CSPI 中国钢材价格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02.76 点、91.32  点、66.43  点、75.37  点、107.61  点、113.60 点。其中,2015 年和 2016 年的 CSPI 明显低于其他年份,而 2017 年和 2018 年的 CSPI 出现了回升。今年 7月末,CSPI 中国钢材价格指数为 116.58 点,环比上升 0.78 点,连续第四个月环比上升,升幅为 0.67%,较 6 月份收窄 0.65 个百分点:同比上升 10.09 点,升幅为 9.48%;与年初相比下降 5.22 点,降幅为4.29%。可以说,钢材价格回归且在合理区间波动特征明显。     

2013 年到 2018 年前 7 个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分别为 2.22%、2.20%、0.81%、2.63%、5.07%、6.37%,分别低于同期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 3.89%、3.71%、4.95%、3.34%、1.39%、0.09%的水平。即使是效益较好的 2018 年前 7 个月,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也只是接近工业企业利润率水平。      

其次,钢材价格上涨、利润恢复反映的是市场供需恢复到了基本平衡的状态,是钢铁行业坚定不移去产能的积极成果。      

回想 2015 年,钢铁行业遭遇“严冬”,CSPI 中国钢材价格指数一度降至 54.48 点,说明钢材价格仅相当于 1994 年的 54.48%,钢铁行业巨额亏损,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全行业大刀阔斧去产能,其力度之大、所去的数量之大、付出的代价之大在世界上绝无仅有。2016 年、2017 年两年,钢铁行业共去掉了  1.2 亿吨产能,并彻底清除了  “地条钢”。      

今年前 7 个月,钢铁行业已化解过剩产能 2470 万吨,完成全年任务 3000 万吨的 80%以上。5年去掉 1 亿吨~1.5 亿吨产能的目标将在 3 年内完成。同时,钢铁行业去产能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重新安置近 30 万名职工,所去产能的直接资产损失估计以数千亿元计,所去产能的债务还有待消化。正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定不移去产能,钢铁行业才实现了优胜劣汰,换来了健康有序的市场运营环境,优质产能得到有效发挥。      

最后,我们也要看到,在钢材市场价格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钢铁企业效益持续好转的同时,钢铁行业的运营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今年初以来,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7 月末钢协会员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至 66.62%,同比下降 4.1 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同比下降 8.67%,应付账款同比下降 4.98%。铁矿石供需双方的沟通和合作得到加强,铁矿石市场没有出现大幅波动,保持了较好秩序。企业在效益好转的同时,主动加大环保投入,环保水平持续提升。上半年,会员钢铁企业外排废水量同比下降 4.14%,外排二氧化硫同比下降 9.73%,烟尘同比下降 8.55%,工业粉尘同比下降12.38%;吨钢耗新水同比下降 5.71%,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 3.76%,吨钢颗粒物排放同比下降16.18%。同时,钢铁企业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企业改革、产品研发、科技创新、降本增效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等等这些,构成了钢铁行业多年未见的平稳运行的发展局面。      

钢铁行业的平稳运行,是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来之不易,值得备加珍惜,需要悉心维护。      

维护钢铁行业平稳运行的态势,需要全行业巩固去产能成果,严禁新增产能、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自觉维护市场价格稳定,避免大起大落,确保效益稳步回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去杠杆力度,深入推进降本增效,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痩身健体;需要我们瞄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增强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当然,也需要相关各方维护并营造有利于行业平稳运行的舆论环境。      

钢铁行业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不仅为工业行业带了好头,积累了  宝贵经验,也为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全行业需要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在平稳运行的前提下,紧紧抓住行业运行环境持续改善、效益持续好转的难得机遇,继续付出艰苦的努力,尽快解决影响行业、企业当前和长远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向着高质量发展大步迈进。   

 

发布版面

钢铁物流


主题

钢结构建筑将为钢铁业发展提供新风口

发布日期

2018-09-17

 

记者从 9 月 14 日在济南召开的 2018 年(第六届)高强建筑用钢及钢结构应用发展论坛上了解到,钢结构建筑用钢或将大幅度增长,成为钢铁行业发展的新风口。      在此次会议上,工信部原材料司巡视员骆铁军公布了如下数据:截至今年 7 月,全国已累计压减粗钢产能 1.45 亿吨,全面出清地条钢企业 700 多家,涉及产能约 1.4 亿吨,“十三五”去产能上限目标有望提前完成。今后在巩固去产能成果、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推动京津冀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有序发展电炉钢的基础上,要以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推动钢结构推广应用。      

骆铁军指出,我国建筑目前以混凝土为主,钢结构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钢结构建筑需要使用大量的钢材,包括型材、板材、钢管等。钢结构推广应用是促进我国钢铁行业和消费升级的重要手段,是提升我国建筑领域实行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新常态下求变求新求突破的重要方向。      

我国钢结构已广泛应用于大跨度工业厂房、高层建筑、办公大楼、车站、机场、体育馆等。但在住宅、铁路、公路、桥梁等方面推广应用进展缓慢,一直是推广工作的一个难点。为推动钢结构推广应用,2016 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近期,水泥等传统建筑材料成本的较大提升,给钢结构发展带来了机遇。      

骆铁军建议钢铁企业应主动生产各类大截面尺寸高强度钢、冷弯成型热轧钢管、H 型钢以及高强度低合金钢,改变钢结构建筑所用高性能钢材少和质量差的问题。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研究有关措施加大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建设领域钢结构的应用力度,为全面推广积累经验。他希望钢企延伸产业链,提供满足需求的钢结构构件,实现由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此外还要加强应用技术的研究。扩大钢材品种规格,形成更加完善的品系。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副会长胡育科认为,钢结构要从“大力发展”提高到“全面提升”。钢结构建筑的质量水平需要行业设计者、科研单位专家、生产施工企业的共同努力。机遇存在于钢结构公共建筑、桥梁、立体停车库、工业厂房、住宅、通讯塔桅、石油钻井平台等钢结构产品,这些都发展空间巨大。而提升技术、质量水平要抓四个机遇:其一是绿色发展的机遇。根据工信部的规划,到 2020 年建筑用钢要超过一亿吨,行业潜力巨大。其二,装配式建筑推广的机遇,国家提出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装配式建筑要占新建建筑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以上。第三,棚改和农村危房改造、城市群以及国家一些新区的建设都为钢结构提供了重大机遇。第四,绿色建材推广新机遇。如何减少沙石、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的消耗,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课题,钢结构正可以成为替代产品。另外“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了钢结构走出国门,在海外市场大显身手。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政策的导向是推进钢结构建筑的大力发展。钢铁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谋势而动。      

据了解,本届论坛是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主办、山东钢铁集团、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冶金科技发展中心协办。山钢集团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诚旭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承办。论坛上,钢结构领域的著名专家对具体的科技环节进行了讲解,并与来自国内钢铁企业的代表,共数百多人进行了讨论和对话。

 

发布版面

建筑钢材


主题

中钢协:受环保限产措施影响 钢铁产量有所减少  

发布日期

2018-09-17

 

8 月份,受各地出台环保限产措施影响,钢铁产量有所减少,铁矿石需求预期下降,港口库存持续回落,价格由升转降。后期铁矿石价格仍难以大幅上涨,将呈小幅波动走势。      

一、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由升转降      

据钢铁协会监测,8 月末,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CIOPI)为 241.49 点,环比下降 2.44 点,降幅为 1.00%。其中:国产铁矿石价格指数为 234.76 点,环比上升 9.78 点,升幅为 4.35%;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为 242.50 点,环比下降 4.30 点,降幅为 1.74%。      

从全月平均水平看,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CIOPI)总体高于上月。8 月份,CIOPI 综合指数平均值为 244.94 点,较上月上升 9.67 点,升幅为 4.11%。其中:国产铁矿石价格指数平均值为230.84 点,比上月上升 8.26 点,升幅为 3.71%;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平均值为 247.07 点,环比上升 9.88 点,升幅为 4.17%。      

二、国产矿价格由降转升,进口矿价格由升转降      

8 月末,CIOPI 国产铁精矿含税价格为 604.49 元/吨,环比上升 25.58 元/吨,升幅为 4.42%,环比由降转升;CIOPI 进口粉矿到岸价格为 65.50 美元/吨,环比下降 1.16 美元/吨,降幅为 1.74%,环比由升转降。      

从全月平均水平看,国产铁精矿平均含税价格为 593.99 元/吨,比上月上升 21.25 元/吨,升幅为 3.71%。其中:8 月 1 日至 10 日,由 580.57 元/吨波动上行至 586.46 元/吨;8 月 10 日至 8月末,由 586.46 元/吨上升至 604.09 元/吨。      进口粉矿平均到岸价格为 66.73 美元/吨,比上月上升 2.66 美元/吨,升幅为 4.15%。其中:8月 1 日至 7 日,由 66.33 美元/吨波动上行至 69.15 美元/吨;8 月 7 日至 8 月末,由 69.15 美元/吨下行至 65.50 美元/吨。      

三、后期铁矿石价格走势分析      

受环保限产政策措施的影响,后期钢铁产量会有所减少,铁矿石需求强度下降,价格难以大幅上涨,将呈小幅波动走势。      

1. 钢铁产量环比回落,铁矿石需求强度下降      

据钢铁协会旬报统计,8 月上中旬,会员钢铁企业平均日产粗钢 192.91 万吨,估算全国日产粗钢 255.12 万吨,比 7 月份下降 2.65%;估算全国日产生铁 212.46 万吨,比 7 月份下降 2.45%。受钢铁产量下降影响,铁矿石需求强度有所降低。      

2.铁矿石港存持续下降,但总体仍居高位      

8 月末,全国进口铁矿石港口库存量为 1.47 亿吨,环比下降 612 万吨,降幅为 3.99%,连续第三个月下降;但同比上升 1314 万吨,升幅为 9.79%,仍处于较高水平;今年 1~7 月份,全国生铁产量 1.42 亿吨,同比仅增加了 1.03%;同期铁矿石进口量 6.21 亿吨,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总体来看,铁矿石市场供大于求态势未有改观。      

3.钢材价格窄幅波动,铁矿石价格难以大幅上涨      

据钢铁协会监测,8 月末,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为 121.99 点,周环比下降 0.99 点,降幅为 0.81%,呈现窄幅波动运行态势。随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策部署,以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2018~2019 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等文件出台,后期铁矿石需求强度下降,价格难以大幅上涨,仍将呈小幅波动走势。

 

发布版面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


主题

基差贸易助钢铁企业防风险

发布日期

2018-09-21

 

本报讯  记者黄莹报道 9 月 19 日~20 日,由工业固废网、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联合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钢铁研究总院、北京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北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18 年钢铁冶金固废综合处理技术交流会”在浙江宁波召开。      

目前,国务院不断加大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力度,统筹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生态环境部启动“打击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即“清废行动 2018”。各项政策和措施的不断出台既表明固体废弃物再利用和全量处理是当前重点课题的同时,也表明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本次技术交流会涵盖钢铁冶金废渣、冶金尘泥、脱硫脱硝副产品、废钢、除尘灰等固废领域,邀请了钢铁公司负责人、钢铁企业环保、固废处理利用、钢渣处理公司以及分管负责工业固废利用相关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数百人,旨在推动包括钢渣、高炉渣、铁合金渣、脱硫灰、烟道除尘灰、冶金尘泥等钢铁全固废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的交流合作,推进钢铁工业固废先进适用应用技术项目的产业化合作。      

杭钢集团宁波钢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裘韶均为大会致欢迎辞,他表示,钢铁冶金固废综合利用必将是钢铁行业绿色转型发展的主要出路,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我国环保产业总体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副秘书长冯鹤林在会上表示,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的颁布、生态环境部启动“打击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等各项环保政策的实施,使我国钢铁工业绿色发展面临巨大挑战,钢铁企业产生固体废弃物已成为我国环保产业总体发展中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开展冶金渣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手段,是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资源保障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工业领域资源不当处置与堆存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的治本之策。      

原环保部总工杨朝飞在会上表示,资源化的发展主要受四个要素影响:第一是认识,第二是技术,第三是资本,第四是政策。如何突破这中间存在的瓶颈,他认为,应该转变思想,有所作为。例如在政策上不能“等、靠、要”,政策起草首先需要专业的团队,所以应该依靠人才优势来呼吁,组织行业的精英,提出固废和危废的界限,其次在资金上,他建议,无论是社团组织还是其他组织,可以起草项目建议书,去相关部委申请课题,争取资金。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展与科技环保部主任黄导在会上作了《青山绿色  保卫蓝天  需要钢铁冶金固废综合处理利用升级优化》的主题发言;钢铁研究总院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岳崇锋作《钢渣等冶金固废差异化高附加值利用技术》的主题发言;宁波宝丰冶金渣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冀更新作《对目前钢渣综合利用的几点看法》的发言;新乡市长城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化冲作题为《固体废弃物钢渣的粉磨处理及应用实践》的发言;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倪文作《钢渣综合利用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办法》的主题发言;安徽华慧晶甲微晶材料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顾问贾培祥作《利用冶金热熔渣生产高性能微晶玻璃》的主题发言;宁波太极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史跃展作《钢渣法脱硫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的主题发言;神雾集团研究院副院长曾志成作《神雾转底炉处理钢铁有色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主题发言;鑫联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栗博作《含重金属钢铁烟尘资源化综合利用环境服务》的主题发言。      

20 日下午,与会人员一同参观了宁波紫恒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的钢渣微粉项目。据了解,该项目为 90 万吨冶金渣粉磨工程项目,包括一条年产 60 万吨矿渣生产线,一条年产 30 万吨钢渣生产线,采用辊压+球磨系统,产品比表 450m2/kg 以上。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我省推进钢铁焦化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发布日期

2018-09-24

 

本报讯(记者段丽茜)从省环保厅获悉,今年以来,我省推进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1至 8 月,全省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在建 168 个,完成 95 个;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在建 45 个,完成 39 个;煤电行业深度治理项目在建 42 个,完成 4 个。      

为全面推进超低排放改造,我省制定了《河北省钢铁、焦化、燃煤电厂深度减排攻坚方案》,提出的烧结机(球团)、焦炉烟囱烟气、煤电锅炉等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外排浓度均比国家现行排放标准加严。      

为推进重点行业和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我省提出建立许可绿色审批、环保设备抵免税、环境保护税减免、对标升级改造指导、排污权交易、排污权抵押贷款、推荐先进技术目录、差别化电价、差异化错峰生产、绿色单位创建等十条支持政策措施。      

推行一批示范项目,我省建立了钢铁、焦化超低排放改造和煤电污染深度治理项目示范引领制度,筛选了 20 家企业 48 个示范项目作为全省示范项目。其中钢铁企业 11 家 33 个项目、焦化企业 4 家 7 个项目、煤电企业 4 家 7 个项目、平板玻璃企业 1 家 1 个项目。  

 

发布版面

环球


主题

商务部:中国钢铁去产能付出了巨大代价

发布日期

2018-09-25

  本报讯 9 月 20 日,钢铁产能过剩全球论坛第二次部长级会议在法国巴黎召开。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率团与会。各方经过充分沟通、交流和磋商,会议通过了一份相对平衡、客观的部长报告。      

中方在会上阐明,产能过剩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普遍性、周期性、结构性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历史上也曾出现过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本轮钢铁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是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和钢铁需求下降。      

中方强调,中国是论坛成员中唯一采取切实措施去产能的国家。2016~2017 年,中国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约 1.2 亿吨。两年间,中国重新安置钢铁工人达 27.2 万人,超过美国、日本和欧盟各自钢铁就业总人数。2018 年,中国将继续削减 3000 万吨粗钢产能。中国钢铁去产能付出了巨大代价,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世界钢铁业复苏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中国的粗钢产能利用率已达 80%。受益于中国钢铁去产能及全球经济复苏等多种因素,全球钢铁市场也明显改善,钢价持续回升,国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 2017 年和 2018 年上半年同比分别上升24.5%和 17.0%。      

中方指出,习近平主席今年 4 月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中方强调,论坛某些成员不断采取单边措施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严重扭曲钢铁市场,严重威胁多边贸易体制,违背论坛“全球挑战,集体应对”的重要原则,破坏了论坛合作基础。中方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做法,反对损人不利己的单边措施。      

中方表示,中国作为论坛重要成员,一直积极参与论坛进程。中方愿意本着“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精神,与各方继续加强沟通与合作,落实 G20 领导人峰会有关共识,按照“全球挑战,集体应对”原则,共同采取实际措施削减过剩产能,促进全球钢铁产业稳步复苏和健康发展。   

 

发布版面

 贸易


主题

贸易摩擦升级 倒逼中国钢材企业加速转型

发布日期

2018-09-27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短期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钢铁行业的直接影响及对转口贸易的影响有限,但长期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将加剧其他钢铁出口大国对东南亚、中东等中国钢材传统出口目的地的争夺,导致中国钢材面向这些区域的出口竞争更为激烈,进而对钢材出口的整体形势产生影响。      

“中美贸易摩擦是 2018 年典型的‘灰犀牛事件’,对市场信心影响深远。”卓创资讯分析师刘新伟表示,今年中美贸易摩擦的每个关键事件均对商品价格产生利空影响,3 月份钢材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主要就是受中美贸易摩擦扩大化的影响。中美贸易摩擦造成短时流动性危机,股市下跌影响商品期货走势。“由于证券市场的敏感程度和金融化程度高于期货市场,中美贸易摩擦形成对证券市场的重大利空。商品市场的天然属性决定其在危机中具有保值功能,因此会加大期货市场的波动,并会在一定时期内推高商品期货价格。”刘新伟表示。      

刘新伟认为,中美贸易摩擦仅是逆全球化的表象之一,主权国家货币问题、外贸环境恶化、地缘政治冲突都与中美贸易摩擦有着密切关联。汇率层面人民币升值对中国钢铁市场的影响较大,这一方面提高了铁矿石、焦煤等产品的进口成本,另一方面,基于外贸环境的恶化,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商品出口的利好被大大削弱。“中美贸易摩擦将最终演变为宏观层面和产业层面深层次的对决。”刘新伟表示,中美贸易摩擦仅仅是在经济层面的表象之一,会发展至供给侧的对决,对未来制造业发展影响深远。在贸易摩擦过程中,机电机械等产品受到的影响较大,会间接影响中国钢材产品的需求,关系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      

中美间的钢材产品贸易额较小。据海关统计,2017 年中国直接出口到美国的钢材仅 118 万吨,为美国进口钢材来源地第 11 位,市场占有率较小;中国对美钢铁出口占中国总出口比例小,2017年中国对美钢材出口占中国钢材总出口量的 1.57%。“短期来看,无论是从出口数量还是出口金额看,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钢材出口影响较为有限。”刘新伟表示,但从长期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将加剧其他钢铁出口大国对东南亚、中东等中国钢材传统出口目的地的争夺,导致我国钢材面向这些区域的出口竞争更为激烈,进而对钢材出口的整体形势产生影响。      

“中美贸易摩擦会对钢材间接需求产生一定影响。”刘新伟表示,从当前中美贸易结构来看,中国对美国主要出口产品是机电设备等工业制品。这些行业是中国重要的钢材消费行业。美国对这些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必然导致这些产品出口严重受挫,进而导致国内钢材需求下降,对钢铁行业产生不利影响。      

在此背景下,钢铁企业应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山东是中国第三大钢铁生产省份,其钢材产品主要为建筑钢材和板材,其中建筑钢材出口量较小,板材产品出口量较大。卓创资讯分析师刘新伟介绍说,山东省博兴县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白铁生产基地,加上聊城东阿等地区,山东的彩涂镀锌占全国总产量的 37%。“中国彩涂产品大量出口,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及非洲等地区,出口产品主要应用于民用板房等行业。2017 年中国出口彩涂板 624 万吨,出口至美国的彩涂板有 1.9 万吨,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彩涂板出口总体影响有限,但全球贸易格局恶化不利于山东地区贸易的发展。”      “中国在钢铁制造业方面应加强转型升级。”刘新伟表示,只有不断优化产能,加快产业转型,提高综合国力,才能在中美贸易问题上掌握发言权。  

 

 


 

发布版面

聚焦


主题

三桶油日赚 5.24 亿  勘探开发业务复苏

发布日期

2018-09-03

 

截至 8 月 31 日,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的半年成绩单已经全部发布完毕。      

中石油方面,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额 1.109 万亿元,经营利润 658.91 亿元,同比增长 80.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 270.88 亿元,同比增加 113.7%。      

中石化方面,实现经营收益为人民币 616 亿元,同比增长 56.6%;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 424亿元,同比增长 51.8%。      

中海油方面,油气销售收入达人民币 903.1 亿元,同比增长 20.5%,净利润达人民币 254.8亿元,同比大幅上升 56.8%。     

按照净利润来算,三桶油今年上半年相当于日均赚 5.24 亿元。此外,每家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幅都超过 50%。按照今年上半年布伦特的平均油价同比 36.3%的增幅来看,三桶油的收益增幅均跑赢同期油价。      

上游业务复苏      

从业务板块来看,中石油和中石化的上市资产中包括了上游勘探开发业务、中游的炼化业务以及下游的成品油及天然气销售业务等,而中海油的上市资产只有勘探开发板块的业务。      

从三桶油的财报来看,上游业务已经可以用“全面复苏”来形容。      

中石油方面,勘探与生产板块实现经营利润 298.89 亿元,同比增加 229.73 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从 2014 年油价快速下滑以来,中石油上游业务首次重新回归盈利主体的地位。      

中石化方面,勘探和开发事业部实现息税前利润(EBIT)人民币 7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扭亏为盈。      

中海油方面,上半年勘探共获得 8 个新发现,包括中国海域 6 个,海外 2 个,8 月 30 日公告在圭亚那又发现 40 亿桶储量的新区块,勘探进展顺利。      

作为主要油气资产来自国内海上油田的中海油,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使得其盈利水平不断提升。一位香港原油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在经历连续数年的降本增效之后,中海油的桶油成本也已经降到非常低。”      

财务数据显示,上半年中海油净利润达人民币 254.8 亿元,同比大幅上升 56.8%。中海油的上市资产只有勘探开发板块的业务,这也可以看做是中海油勘探开发板块的业绩。      

而在今年国内油气产量同比上升幅度较小的情况下,能否进一步加大勘探投入,保持高水平的油气生产,成为了三桶油,尤其是倚重上游业务的中石油和中海油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中石油方面表示,将通过内部矿权流转等方式,进一步发现和落实一批规模优质储量,重点推进油气增储上产;中海油方面,则是通过设立渤海油田稳产专项科研项目,保持国内生产的稳中上升。      

下游板块存隐忧      

中游业务方面,中石油炼油与化工板块得益于炼油毛利和加工量的上升,实现经营利润 232.08亿元,同比增加 73.71 亿元;中石化方面,实现 EBIT 人民币 394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32.3%。      

通常来看,在油价上升的背景下,炼化业务的毛利水平会下降。但无论是中石油还是中石化,都保持了毛利率的同比上升。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国内成品油市场在今年的需求量和价格增长好于预期;另一方面,今年二季度地炼的开工率普遍较低,也给了两家国营炼化公司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但是,如果油价在今年下半年进一步上升至 80 美元/桶,很有可能会对中石油和中石化炼化板块的毛利带来压力。”上述分析师表示。      

此外,对于中石油和中石化来说,更为重要的业绩衡量点,在于天然气的销售。近年来随着天然气消费量的上升,天然气市场的占有率已成为衡量石油公司的重要标尺。      

今年 1-7 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 1572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17.8%。但受制于国内天然气资源禀赋薄弱等因素,同期产量增速只有 5.5%。为了满足需求的增长,进口天然气已经成为重要的方式。      

但是,长久以来,石油公司在经营进口 LNG 的时候,都会出现亏损。以进口量最大的中石油为例,去年全年经营进口 LNG 的亏损额为 210 亿元,今年上半年则为 130 亿元。      

更为不利的是,第三、四季度进口的天然气价格极有可能也会上涨,因此其亏损额很有可能继续扩大。尽管上半年中石油天然气与管道板块实现经营利润 161.05 亿元,同比增加 21.71 亿元,但下半年的不确定性依然不可小觑。      

据参加中石油投资者交流会的人士透露,中石油表示,今年下半年将会加大天然气的进口,同时销售天然气的价格涨幅将会超过去年。但能否通过销售价格的上升缩减进口 LNG 经营亏损,还有待观察。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九江石化:融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发布日期

2018-09-03

 

本报讯  庆祝中国石化成立 35 周年暨集团公司 2018 年中工作会议结束后,九江石化结合会议部署,理清思路、找准定位,突出绿色环保主线,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致力打造江西省百里长江岸线最美“石化名片”。      

他们充分利用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调度会、经济活动分析会及自办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进行学习宣传贯彻,并成立 10 个宣讲团深入一线,组织覆盖全员的宣讲 70 场次,通过宣讲中国石化 35 年成就和发展愿景,激发全员干事创业热情。      

他们坚决贯彻中央、地方政府、集团公司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工作要求和部署,主动融入江西省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狠抓环保“三基”管理,高标准推进环保隐患治理,大力增强干部环保引领力及全员环保意识,全面消除环境风险,确保污染物 100%达标排放。      

九江石化积极践行绿色企业行动计划,开展固废规范化管理、突发环境事件防水体污染应急处置等专题培训和演练,围绕深入开展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紧盯完善危险废物管理设施,推进固废依法合规、减量化、资源化处置;加强节水减排,提高用水效率;加快完成挥发性有机物达新标治理等 8 大项主要任务,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党政同责,促进“党建+环保”双提升,环保管理绩效达到行业内领先水平。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上海石化:以绿色低碳理念引领转型升级

发布日期

2018-09-05

 

本报讯  庆祝中国石化成立 35 周年暨 2018 年中工作会议结束后,上海石化按照会议提出的“传统能源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的发展思路,顺应能源变革潮流和产业发展大势,着力推进绿色化、低碳化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      

变压力为动力,打造绿色发展新优势。面对上海市日益严苛的环保标准,上海石化积极对标,强化源头治理,逐步淘汰高污染产业和落后产能,致力于推广新型、高效、低碳的节能节水工艺,大力推进绿色企业行动计划。上海石化不断加强企业边界污染因子管控,并于近期重点开展“万员行动查异味”活动。他们实行积分制,动员广大员工通过查异味平台,真实反映存在的环保问题,并对发现人和所在装置部门进行正向激励。      

立足产城融合,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作为杭州湾北岸化工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上海石化拟逐步规划公司内的炼化核心产业区、新材料和精细化工原料产业区、新材料研发产业区,并建设绿色乙烯项目、碳纤维 48K 大丝束原丝项目,重点发展新材料与精细化工原料产业,加快建设碳纤维及下游复合材料产学研用一体化基地。同时,积极融入金山区产业升级改造,将公司的产业提质升级规划与上海市和金山区的总体规划进行衔接,努力实现产城融合、共赢发展。      

加大激励力度,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上海石化牢牢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将科技奖励进一步向原创性科技成果倾斜、向一线科技工作者倾斜。该公司规定,拥有或系统内合作单位拥有的知识产权运作权的科技成果成功投产后,可在期限内每年从成果净收益中获得提成奖励。此外,他们积极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探索推行项目长负责制和分类考核,借助“扬帆计划”开办起航班、领航班和远航班,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为公司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发布版面

大连新闻


主题

抓住“互联网+能源”机遇 发展石化大数据

发布日期

2018-09-09

 

本报讯(记者刘福国)昨日上午,由大连长兴岛经济区管委会主办、天健厚德网络科技(大连)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市分行协办的大连长兴岛石化贸易交流与发展峰会暨长兴岛石化产品交易平台及石化大数据中心的发布会,在大连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国内百余家石化行业企业 500 多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分享了对石化行业发展的理解,分析和判断了当前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科技金融等对石化产业的影响和推动,探讨和展望了石化贸易交流与合作的前景。      

大连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也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按照国家赋予的建设世界一流的石化产业基地的任务,长兴岛经济区正全力推动石化产业发展。目前,恒力集团的 660 万吨 PTA 项目已成为世界单体产能最大的PTA 生产厂;20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计划今年 10 月末进入试生产;150 万吨乙烯项目进入设备采购、基础设施实施建设阶段。恒力石化是东北振兴的又一标志性项目,对大连市石化行业高端产能规模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长期的提升作用,经济拉动效应明显。西中岛石化产业园区已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建设,较好地具备承接重大石化项目落地的条件。一批清洁炼化一体化项目、甲醇制烯烃、乙烷裂解制烯烃、丙烷脱氢、石脑油裂解制烯烃项目,以及高端聚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电子化学品等高新材料项目,正在陆续引进和落地。      

在大力发展石化产业实体项目建设的同时,长兴岛经济区抓住“互联网+能源”的变革机遇和产业互联网发展先机,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把发展石化大数据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建设基于数据驱动的石化产品供应链创新平台和石化大数据中心,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支撑,为全国乃至世界石化企业提供资金链优化、供应链优化、全球产业咨询等服务,形成基于数据驱动的指挥中枢,抢占产业制高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石化全产业链。

 

 

发布版面

玉门新闻·综合


主题

做强产业集群   延伸产业链条

发布日期

2018-09-11

 

本报玉门讯  近年来,玉门市打响“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品牌,积极引进培育骨干龙头企业、特色企业和产业链关键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努力实现石化和煤化工产业链优势互补、上下游配套发展。      

玉门市按照“打造空间布局合理、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完善的工业园区”思路,持续提升工业园区承载功能,为发展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产业等搭建良好的平台。今年,玉门老市区石化工业园区和建化工业园区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4 项,解决了工业污水回收利用、工业固废处置难和水电路不通畅等难题,确保入园项目建设顺利,按期建成,正常生产。      

石油化工产业方面,现已完成“一区三园”规划编制工作,并取得酒泉市环保局规划环评批复,被甘肃省工信委认定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煤化工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水资源论证报告取得省环保厅和水利厅批复,被省工信委认定为省级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两个产业园区周边有石油河、白杨河和调蓄能力 800 万立方米—1000 万立方米的大红泉水库等,水利资源丰富、电力富集、电网配套、道路通畅、环保硬件设施到位,配套了功能完善的办公场地、组织机构、工作人员,随时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便捷服务。      

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产业共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4 户,2017 年完成工业增加值 46.35 亿元。玉门油田主导产品实现了提质增效,下游产业链延伸取得进展,重点实施了 40 万吨/年汽油加氢装置、70 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等升级改造项目,年炼油量达 200.9 万吨,汽油产品达到国五标准,柴油产品达到国六标准,自 2016 年以来实现了扭亏为盈。同时,玉门油田炼厂下游产业链延伸也有了一定进展,先后引进落地鲁玉 10 万吨工业异辛烷、新疆依柯力含油污水处理及离子调整剂加工等项目,有效解决了玉门油田含油废水污泥、酸渣等危废固废处置难题,也推进了玉门油田副产品石油液化气的精深加工。      

煤化工产业园区引进落地浩海 200 万吨焦化、松迪 100 万吨焦化等两个传统煤焦化龙头项目,为构建“煤炭洗选—焦化—煤焦油—轻油”、“炼焦—焦炉煤气—甲醇”等煤化工产业链和延伸发展建材产业链打下了坚实基础。园区还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围绕延伸发展建材产业链,利用焦炉煤气,引进了天鸿年产 2 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棉、华事达 100 万吨活性石灰等项目;利用焦炭和废钢渣,建设了森沃年处理 4 万吨矿渣棉项目;利用煤矸石,建设了鑫利年产 8000 万块烧结砖项目。      

今年以来,玉门市开展精准招商活动,继续推进石化和煤化工产业发展。按照建立“项目谋划库、论证项目可行性、确定招商重点地区、选派专业团队招商、协调项目落地”的程序,实行“一企一策”定向跟踪服务举措,确保每一个项目都有“一个服务团队、一张服务流程图、一组目标任务推进清单”,建立定向跟踪服务机制,推进产业重大项目落地实施。目前,招商开工建设或落地投资过 2000 万元的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等产业链重点项目已达 34 个。      

今后,玉门石化产业发展的导向为巩固提升,重点发展液化石油气加工、丙烷脱氢、石油焦深加工、石脑油深加工等产业链。传统煤化工重点打造焦炭、焦炉煤气、煤焦油三大产业链,现代煤化工重点发展以煤制烯烃为方向的煤液化和煤气化项目。   

 

 

 

 

发布版面

能源发展


主题

能源产业扶贫成就辉煌 质量模式仍待创新

发布日期

2018-09-11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为国计民生中关键环节的能源产业,在“精准扶贫”中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过去几年,包括光伏扶贫在内的能源产业扶贫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标准、质量等方面的问题,能源产业助力扶贫攻坚战,也需要更多模式的创新和探索。      9 月 8 日,由中国改革报社《能源发展》周刊主办,以“产业扶贫,共享发展”为主题的“2018中国能源产业扶贫高峰论坛”在京举行,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山西省扶贫办、河北省张家口市发改委等地方政府代表,以及 300 余位企业代表,围绕能源产业扶贫取得的成就、面临的问题、模式和经验,展开深度探讨。中国改革报社社长宋葛龙致辞。      

“光伏给我好光景”      

能源产业扶贫中,光伏扶贫仍然是最主要的方式。近年来,光伏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新途径和扩大光伏市场的新领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大批光伏电站建成发电,取得了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新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多重成效。      

参加论坛的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副司长杨瑞华认为,光伏扶贫在产业扶贫精准帮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此,山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处长张临阳也表示,光伏扶贫具有“见效快、收益稳、帮扶准”的优势。      

“光伏扶贫深受贫困地区青睐和欢迎,贫困群众形象地说:太阳出来就赚钱,光伏给我好光景。”张临阳表示,光伏扶贫项目当年建设,当年就可获得收益,且 20 年电价不变,与其他产业扶贫项目相比较,不仅市场风险小,在精准帮扶方面拥有明显优势。      

而在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副主任纪振双的眼中,光伏扶贫既是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也是保证光伏产业平稳发展的渠道之一。根据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对多个省区光伏扶贫电站抽检的结果,初步推算,如运维得当,18%的扶贫电站可实现超预期收益,71%的电站可以实现预期收益,75%的电站具备长期运行的安全保证能力。纪振双表示,光伏发电适应范围广、建设周期短、收益稳定,比较适合作为精准扶贫的项目。      

亲历山西扶贫工作的张临阳更是深有体会,他说,光伏扶贫已成为山西省贫困地区挖掘资源禀赋优势、破解产业匮乏难题、实现转型发展的靓丽风景,成为贫困村培育发展集体经济、保障深度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路径。此外,在他看来,光伏扶贫还可以有力推动农村“三资”(资金、资产、资源)改革,有效实现产业转型重构,加快推进农村能源调整。      

“领跑者”标准做扶贫      

经过几年的发展,光伏扶贫已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不过,在光伏扶贫的探索期,也出现了一些扶贫质量的问题。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高级产品经理李绍唐坦言,部分项目使用劣质组件,电站发电能力得不到保障,因此扶贫电站收益无法保障,贫困户年收入无法达到 3000元/年,影响扶贫实效,无法做到真脱贫。      

对此,李绍唐认为,推进光伏扶贫事业的过程中,需引入“领跑者”标准。唐山海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强持同样观点,将领跑者的产品用在扶贫项目中,打造高效高质量的光伏电站,也是海泰的目标。      

广东爱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何达能也表示,现阶段光伏扶贫电站建设仍然存在待完善点,比如标准不完善,导致低质低价产品涌入,同时缺乏系统化运维,无规律定期清洗及检修组件,影响整体发电量。何达能建议,引入高端可靠的领跑者标准,使扶贫项目有标准可依,将领跑者标准的高效率、高可靠、高收益的产品用于扶贫项目。      

早在今年 3 月,国家能源局、国家扶贫办印发的《光伏扶贫电站管理办法》就已提出,鼓励采用达到“领跑者”技术指标的先进技术。当前,山西省扶贫项目鼓励采用达到“领跑者”技术指标的产品,而张家口市则要求新建项目一定要达到 2017“领跑者”技术标准。      

作为单晶产业的“执牛耳者”,“以领跑者标准做扶贫”是隆基乐叶一以贯之的扶贫理念。今年 6 月底建成并网的青海海南州 100MW 集中扶贫项目,全部为隆基乐叶提供的 305W 单晶 PERC组件,其转换效率达到 18.65%,各项指标均满足第三批“领跑者”标准。      

因地制宜重创新      

除了光伏,能源产业在扶贫领域的布局有着更为广阔的天空。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调研员李刚表示,“有了电,有了能源,产业发展才有基础,脱贫攻坚才有保证。”致力于探索以产业基金带动精准脱贫路径的国投创益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多个能源产业推动着扶贫项目,如国内首个采用水稻、小麦秸秆作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质天然气项目——国风清源项目,在新疆西部的克州克孜勒苏河兴建的水电站——克州新隆能源项目,与国投青海风电有限公司合作在青海省大力发展风电项目青海风电项目。      

国投创益产业基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震世介绍,国投创益加大对“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在“三区三州”已投资及立项 16 个项目,投资金额 36.49 亿元,涉及生态修复、资源开发、医疗健康、旅游等行业。通过直接投资、在重点省区设立子基金、发起扶贫基金联盟等方式,引领撬动社会资本超 1000 亿元投入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对于作为能源央企的中国石化,实施精准扶贫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品牌处处长周泉生表示,中国石化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始终秉承科学治贫、精准扶贫的理念,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坚持“造血”和“输血”相结合,尤其加大“造血”功能的打造。      

根据周泉生的介绍,中国石化特色的产业扶贫模式在于,“以销售渠道带动特色产业发展,以特色产业发展带动高税收和高就业率,以高税收和高就业率带动贫困地区持久脱贫。”中国石化在非能源领域推动的产业扶贫项目有着鲜明的“因地制宜”的色彩。      

2014 年 8 月,中国石化与西藏高原天然水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易捷·卓玛泉”,利用中国石化 2.6 万家易捷便利店的销售网络优势,将西藏“卓玛泉”带进了千家万户,助推了西藏水产业的发展;在湖南湘西的“蜡染之乡”——凤凰县,其蜡染技术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中国石化通过湘西的世界蜡染基地产业扶植开发,保护文化遗产,并带动了当地就业和旅游文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历史性的得到解决。对于能源行业,这这场扶贫攻坚战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杨瑞华表示,“我们能够亲身参与和见证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是我们一辈子的幸运和荣耀。”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茂名石化瞄准需求开发高端新产品

发布日期

2018-09-12

 

今年以来,共开发化工新产品 6 个、炼油新产品 2 个,新产品专用料产量同比增加 2.6 万吨,新产品数量和产量均居集团公司同类企业第一

本报讯  记者龙泰良  张亚培报道:近日,茂名石化首次在轻质酮苯装置试产出优质微晶蜡产品 50 吨,成功顶替进口。这是茂名石化瞄准市场研发新产品取得的又一项成果。      

茂名石化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把准市场脉搏,深化产销研用结合,全力开发高端绿色新产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源源不断的动能。今年以来,共开发化工新产品 6 个、炼油新产品 2 个,新产品专用料产量同比增加 2.6 万吨,新产品数量和产量均居集团公司同类企业第一,新产品专用料创效显著。      

茂名石化不断完善新产品研发体制机制,壮大研发队伍,提升科研水平,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年初,公司与厦门大学联合组建院士工作站,并于近期向厦门大学院士科研团队提交攻关课题需求 10 项,组织开展前期工作。制订博士后下沉生产一线锻炼计划,3 名博士后按照研究方向到生产单位挂职,参与生产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加大科技创新激励力度,按照新产品开发激励方案奖励新产品开发功臣,同时出台茂名石化专利激励方案,今年实现专利申请 15 件。      

茂名石化以“炼油产品差异化、化工产品高端化”为导向,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领跑国内、打入国际”为目标,严把新产品研发立项关。他们按产品分类建立了由科研、销售和生产等单位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并向化工销售公司派遣驻点工程师,加强对拟研发新产品的竞争牌号、市场容量、价格水平和后加工工艺等方面的调研,形成完整的市场调研报告,为新产品研发立项提供依据。今年以来,公司共完成 10 个市场前景较好的新产品研发立项。      

茂名石化紧盯市场需求,将研发高端、绿色新产品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他们研发的汽车油箱料 HXB4505N、IBC 桶料 TR580M 等高端产品受到市场青睐,其中汽车油箱料 HXB4505N 产销量同比增长 70%,IBC 桶专用料 TR580M 得到多家跨国公司认可,成为 IBC 桶料领域的标杆牌号,产销量超万吨。他们开展环保 SBS 合成橡胶产品攻关,成功完成全部 SBS 产品环保化升级,高压聚乙烯产品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被列入新型环保产品系列。      

茂名石化根据市场需求,细化新产品排产,努力增产适销对路、性价比高、效益好的新产品。聚丙烯方面,努力做大三元共聚料、PPR 管材料、透明料等新产品产量;聚乙烯方面,在增加高密度油箱料、大中空料产量的基础上,减少膜料产量;抓好高压聚乙烯和全密度聚乙烯装置的产品结构优化,重点在低晶点透明高压聚乙烯和茂金属聚乙烯开发上下功夫。今年以来,PPR 管材料 T4401 产量是去年全年产量的 1.27 倍,目前已被国内最大管材生产企业批量采购。      

在埋头研发高端产品的同时,茂名石化还主动为签约客户提供全面技术支持与服务,根据其个性化的产品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做产品,在培育忠诚客户的同时,提升市场适应能力,今年已与 7 家代表性客户签订化工新产品开发合作意向书,形成新产品战略合作关系。按照协议,签约客户均成为茂名石化新产品试用基地,为茂名石化成功开发新产品提供优先采购权。      

今年以来,茂名石化及时组织完成 27 个牌号 57 项质量声明工作,产品工程师走访用户 110多家,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交流 200 多次,获取新产品试用报告 77 份。与化工销售华南公司确定 2018 年重点做大的新产品牌号 10 个,并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及时优化月度产销计划,适时做大新产品产销量。   

 

 

发布版面

聚焦


主题

巨头入局 广东化工版图再添外资新势力

发布日期

2018-09-12

 

外资迅速在广东抢占赛道,和政策红利分不开。“政策的大门一旦打开,嗅觉敏锐的外企就立刻进来,先表达投资建厂的态度,然后再慢慢开展具体项目的推进”。      距离巴斯夫决定百亿美元投建湛江化工一体化项目不到两个月,又一家全球石化巨头宣布投入数十亿美元,于惠州建设化工综合体项目。      

近日,埃克森美孚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伍德伦访华期间,广东省与埃克森美孚公司在广州签署系列协议,广东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马兴瑞见证签约。      

9 月 11 日下午,美孚方面向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确认与广东省的合作,但有关合作金额方面,与目前媒体报道情况有所出入。“项目金额高达数十亿美元,也有可能达到百亿。”美孚方面表示。“但目前还处于相对前期的阶段,无法确定一个最终投资数额。”  双方达成的合作协议包括一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化工综合体项目初步投资协议。该框架协议同时确认了埃克森美孚参与广东省予以支持的惠州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包括供应液化天然气的意向。      

美孚方面表示,因其他两项合作内容“尚在特别初期的阶段”,所以无法向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具体的合作内容与投资数额,是以合资还是独资的形式在中国落地也不得而知。      

仅从目前透露的消息中看,该化工综合体项目包括年产 120 万吨乙烯的灵活性进料蒸汽裂解联合装置,两条高性能聚乙烯生产线和两条差异化的聚丙烯生产线,预计 2023 年投产。“最终投资决定会基于多种因素,包括获得各项批准许可以及项目竞争力。”他说。      

从合资到独资      

距离上一次美孚在华的化工投资,已经整整过去 11 年。2007 年,中国石化、埃克森美孚和沙特阿美公司以 50%、25%和 25%的比例,共同出资 400 亿元人民币于泉州建设福建联合石化。      

这是美孚迄今为止在华运营的唯一一个石化项目。      

11 年后,从未在华进行过独立投资,也没有广东石化项目运营经验的美孚,突然宣布在广东大举投资,让许多业内人士颇感意外。“我认为,这可以看作整个中国政策开放的一个转折点。”安迅思中国研究总监李莉告诉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她表示,在外资入华投资的石化项目中,福建联合石化、扬子石化(中国石化和巴斯夫 1:1股比投资)是典型的例子,“必须与中国企业合资,才能在中国开展业务,这可以说是行业的惯例。”      

在这一“惯例”模式下,大量外企进入中国,均选择与“三桶油”进行合作,既保证了原料的供应,生产的化学品在国内巨头的加持下也不愁销路。但是,市场环境在这十几年内的变化,让外资企业开始考虑扩大在华的影响力。      

随着近年来中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一系列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的举措进一步落地,尤其是在油气上下游行业对于外资限制的解除,为外商在华独资建设重化工项目扫除了障碍。      

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化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已经成为占据全球化学品市场 40%份额的第一大国,乙烯又是化学品中产量、消费量第一的品类。近年来,高端化学品尤其是新材料方面,需求的快速增长远远大于供给的增加,外资在华布局化学品深加工产线顺理成章。      

在李莉看来,外资迅速在广东抢占赛道,和政策红利分不开。“政策的大门一旦打开,嗅觉敏锐的外企就立刻进来,先表达投资建厂的态度,然后再慢慢开展具体项目的推进,”她说,“对于企业高层的决策能力和速度要求是很高的,谁先进来谁就抢占了先机。”      

一位石化类外企的内部人士告诉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外资投资建厂的习惯来看,一般这样的投资计划都经历过非常缜密的研究,包括选址、市场容量、建成后的现金流情况等等。“选择独资进入,一定是对这一生产基地的未来前景有着十足的信心。”他说。      

广东化工版图      

无论是对于国内还是国外的石化企业,广东已经成为全球竞相投资的热点,或是新建或是扩建,近几年产能的扩张速度令人侧目。      

2017 年,中国年产乙烯超过 1800 万吨,仅次于美国,排名全球第二。国内来看,广东省年产乙烯 248.18 万吨,位居榜首。省内坐拥湛江、茂名、惠州和揭阳四大石化产业基地,均布局百万吨级别的乙烯产能,是国内当之无愧的化工龙头省份。      在这四大化工基地中,有两大(茂名、湛江)被中石化纳入囊中。      

其中茂名对于中石化尤为重要,其年炼化能力超过 2000 万吨,乙烯 110 万吨。中石化近期公布的新一轮 2000 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计划中,茂名成为其重点打造的世界级炼化基地,还将会有进一步的扩建计划。      

湛江则是中石化和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1:1)合资的中科炼化一体化所在地,总投资 590.13亿元,年加工原油 1500 万吨,生产乙烯 100 万吨。该项目是目前中石化最大的在建项目,将于2019 年建成投产。      

惠州是中海油在全国布局最大规模的炼化一体化基地,在去年二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年炼化能力超过 2000 万吨,乙烯超过 220 万吨,同时是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七大化工基地之一,近年来共吸引石化产业投资超过 1600 亿元。      

揭阳则是中石油与委内瑞拉石油公司合资(60%:40%)的中委石化项目,在谈判超过七年后,于去年中旬敲定最终合作协议,预计在 2020 年底投产运行,年炼化能力 2000 万吨,目前并无配套化工项目。      

而在整个广东的化工产业布局中,已经可以见到不少外资企业的身影。      2018 年第二季度,荷兰皇家壳牌与中海油联合投资的中海壳牌乙烯扩建工程正式投产,年产能翻倍达到 220 万吨/年,建成后成为广东省单体最大的乙烯产线,也是壳牌全球最重要的三个石化中心之一。     

另一大化工品类 PTA 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投资方为国际石化巨头 BP和珠海港(92%和 8%),三期工程共投资 120 亿美元,年产能高达 235 万吨。      

算上两个月前在湛江宣布投资 100 万吨/年乙烯产能的巴斯夫,和近日宣布投资广东的美孚,外资石化龙头企业可以说“云集”广东,带来的不仅是资本,还有更高端化学品的生产技术。      

政策红利护航      

在去年底公布“外资十条”政策后,广东省吸引外资的步伐骤然加快。今年上半年广东省实际利用外资 790.7 亿元、增长 3%,比全国 1.1%的增速高 1.9 个百分点。      

就在 9 月 6 日,广东省外资十条的《修订版》公布,据本报此前报道,包括在市场准入部分,由原来的“放开外资股比限制”变为“设立外商独资企业”;在保障用地部分,新增对 20 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全额奖励用地指标;在投资贸易便利化部分,委托各地级以上市政府对部分外资企业的设立及变更进行审批和管理。      

在外资十条的政策支持下,巴斯夫百亿美元的精细化工一体化项目落地湛江,两个月后美孚又以数十亿美元的投入设厂。两大公司都对广东省的营商环境和市场给予了高度评价。      

“我们与广东省政府签署的协议充分表明埃克森美孚推进该项目的意愿,积极将项目从概念转化为具体实施及竣工投产,”9 月 11 日,埃克森美孚全球化工公司总裁魏若迪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高度重视政府的支持及其推进此类大型项目的宝贵经验。”      

“在过去的合作中,广东省政府和各地区政府在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提升营商环境的同时给了巴斯夫很多的支持,为我们在当地的运营保驾护航,”巴斯夫方面一位接近高层的人士告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次的商谈,各级政府的高效、务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就在伍德伦结束在广东的行程后,9 月 7 日在中南海紫光阁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见面。李克强总理表示,为中外企业提供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是中国政府的职责。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埃克森美孚“巨无霸”项目落户惠州

发布日期

2018-09-13

 

商谈投资总额 100 亿美元,建成后将实现世界级单套装置最大产能,相关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本报讯  (记者欧阳德辉)“要有逐鹿世界的雄心,打造世界级的绿色石化产业基地,为广东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支撑。”7 月 30 日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明确赋予惠州石化产业新使命。一个多月后,一个令人振奋的石化“巨无霸”项目签约消息从广州传来,让肩负逐鹿世界新使命的惠州石化产业,再添强劲引擎。      

9 月 5 日,广东省、惠州市、广东省粤电集团分别与全球最大的跨国石油和天然气上市企业埃克森美孚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化工综合体项目初步投资协议和惠州 LNG 接收站项目共同合作备忘录。其中,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项目因商谈投资总额为 100 亿美元,体量巨大、技术先进、附加值更高、排放更少、经济效益更佳,备受国内外石化产业界人士关注。      

“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项目是目前惠州石化行业的最大单体投资项目。它的落户,必将为惠州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提供强大动力,也标志着广东在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上迈出了关键一步。”有权威经济观察人士如是表示。      

记者从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项目说明中获悉,该项目选址大亚湾石化区,主要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端聚烯烃产品,采用的是国内独有的原油直接裂解制烯烃技术及先进、环保、成熟的专有生产工艺,项目建成后可实现世界级单套装置的最大产能,相关高性能产品将填补国内空白。      

该项目说明还透露,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项目分多期建设,一期项目包括年产 120 万吨乙烯的灵活性进料蒸汽裂解联合装置、两条高性能聚乙烯生产线和两条差异化的聚丙烯生产线,拟投资约 40 亿美元。“测算数据表明,一期项目 2023 年建成投产后,对于缓解国内聚烯烃产品供应结构性短缺问题,减少中国市场对高性能聚烯烃产品的进口依赖,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业内人士表示。      

谈及此次项目合作,埃克森美孚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伍德伦表示,埃克森美孚公司非常重视中国和广东市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对合作项目的成功抱有信心,愿以世界一流技术助力中国制造,开展长期合作。负责项目选址工作的埃克森美孚化工投资公司总裁裴恩博则对惠州赞赏有加,认为惠州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坚实的石化产业基础,是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项目选择落户的最大原因之一。      

上述经济观察人士认为,作为美国传统的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这样的大手笔投资,本身就是对中国发展前景的看好,也是对中国优化营商环境、扩大改革开放、保护知识产权的肯定。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快新旧动能转换  构建绿色生态化工新材料基地

发布日期

2018-09-14

 

本报南宁讯(记者  李艳晔)9 月 13 日,我市在南宁举行石化产业推介会,上海华谊集团、新浦化学、四川能投、广投集团及苏伊士、普莱克斯、荷兰皇家孚宝、欧德油储等 40 多家知名企业与组织,人民日报广西记者站等 20 多家新闻媒体齐聚一堂,就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钦州石化产业的国际产业合作,建设面向东盟的绿色生态化工新材料基地进行交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晓钦,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革冰,市长谭丕创,新加坡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蔡簦合出席会议。      

王革冰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钦州立足于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国家西部大开发、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众多国家级平台汇聚的叠加优势,将石化产业作为第一产业和核心产业,全力打造“油、气、煤”三头并进的石化产业格局,成为面向东盟、辐射我国西南中南的国家级大型石化基地和区域性石化产品交易中心。目前,中石油、上海华谊集团、苏伊士等世界 500 强、中国 500强企业已先后入驻,钦州石化产业园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能源化工基地。      

王革冰说,当前,我市正紧抓“一带一路”南向通道建成运营的发展机遇,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南向通道陆海枢纽城市,构建大开放、大通道、大港口、大产业、大物流发展新格局,为各类石化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真诚希望此次推介会成为彼此合作的良好开端,热切期盼大家到钦州考察,洽谈投资。我市将以最优质的服务,让大家在钦州放心投资、开心工作、舒心生活、潜心发展。      

蔡簦合在致辞中说,新加坡与广西之间的合作源远流长,目前各方正以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为载体,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打造沿线发展的黄金通道,加快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希望今后双方能不断深化合作交流,丰富合作内涵,提升合作层次,提高合作水平,实现互利共赢。      

会上,市人民政府与新加坡新浦化学私营有限公司共同签署年产 400 万吨烯烃综合利用产业园项目建设合作备忘录。张晓钦、王革冰、谭丕创、蔡簦合等领导见证签约。副市长李从佳、新浦化学私营有限公司董事黎载康分别代表双方进行签约。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王孝峰,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史献平以及新浦化学、华谊集团、广投集团、川能投集团等石化产业企业代表,就石化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以及钦州发展石化产业战略等方面作了发言。      

新加坡企业发展局中国司华南区主任邓佩筠,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斌,自治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路万青,市领导王雄昌、陆明、徐立京,市政府秘书长覃重等参加上述活动。

 

发布版面

产经


主题

创新成为石化行业未来发展关键

发布日期

2018-09-27

 

上半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态势,全国油气和主要化学品供需基本平稳,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价格总水平涨势趋缓,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主营收入增势良好,行业盈利能力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分析,下半年,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比如,产能过剩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资源制约日益严峻、环境要求越来越严格等,还有中美贸易摩擦、油价震荡、企业限停产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中国石化全行业和广大企业要紧扣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加大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力度,重点围绕创新驱动战略和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做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调整结构、挖潜改造和成本管理上狠下功夫。      上半年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46.6%      

今年上半年,石化行业经济运行总体稳中向好。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 6 月末,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营收入 6.43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2%。其中,化工板块占比最高,达 3.9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3%,占全行业的 61%。全行业利润总额 4861.0 亿元,其中油气板块增幅最大,利润877.4亿元,同比增长325.5%。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4.7%,同比提高 1.2 个百分点,其中炼油板块增幅最大,达 7.3%。      

生产量方面,上半年全国原油天然气总产量 1.64 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 0.7%;主要化学品总量同比增长约 1.8%。其中,原油产量继续下降,产量完成 9409.2 万吨,同比下降 2%;天然气产量 775.0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4.6%,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原油加工量 3.0 亿吨,同比增长 8.9%,增速比 2017 年同期提高 5.9 个百分点;成品油(汽煤柴油合计)产量 1.83 亿吨,同比增长 4.9%,增速同比提高 2.1 个百分点。主要化工产品产量有增有减、总体平稳,具体产品看,硫酸、氮肥、磷肥等基础产品产量下降,氮肥下降幅度最大,为 7.5%;合成材料、精甲醇等有机化学品产量都有增加。      

消费量方面,上半年全国原油和天然气表观消费总量 4.38 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 6.9%。其中,原油表观消费量 3.17 亿吨,同比增长 3.8%;天然气表观消费量 1345.6 亿立方米,增幅 16.1%,油气需求均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上半年,布伦特原油均价 70.2 美元/桶,同比增长 33.1%。但是,上半年油价在不断波动,布伦特油价最高时超过 80 美元/桶,最低时 62 美元/桶,个别时候与煤炭等大宗商品一样也出现了剧烈波动。5 月末一周内,原油期货日最高收盘价与最低收盘价相差近 9%,此后一直震荡下行,至 6 月中旬累计跌幅逾 12%,月底受美国废弃伊朗核协议影响,油价又快速拉升,单日涨幅逾 5%,很快又突破了 74 美元/桶,创造 3 年来的新高。受此影响,基础化学品、合成材料等产品价格也出现了大幅震荡,加剧了市场波动。      

上半年,石化行业实现利润总额 4861.0 亿元,同比增长 46.6%,主营收入利润率达 7.56%,同比提高 1.72 个百分点,为连续 7 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国内供给满足不了需求      

上半年,全球经济运行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      

二是需求增长放缓。上半年,全球能源消费虽然保持较快增长,但放缓迹象明显,特别是主要化学品的消费增长不足 1%,接近停止,这在历史上极为罕见。消费增长减缓的影响因素较多,有趋势性的,有季节性的,也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等,但无论如何,消费增长急剧大幅放缓对行业未来经济增长无疑是消极影响。      

三是中国石化产品进口保持高位,市场压力增大。上半年,中国石化产品总体上进口虽有所下降,但继续维持高位,对国内相关市场压力持续增加。据介绍,中国石化行业每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约为 6000 亿美元,贸易逆差则高达 2000 亿美元,这一差距充分反映出国内供给满足不了需求、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      

四是中国石化投资依然疲弱。上半年,中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在经历短暂而微弱的增长后再度下降,虽然降幅不大,但投资弱态尽显。由于环保、产能过剩、企业搬迁等多重因素作用,未来化工行业投资疲软的局面仍将持续。      

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副司长江源介绍,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7%,同比下降 0.2 个百分点。整体看,尽管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但工业利润仍然保持较高增速,其中石油开采、化学原料等行业贡献率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利润较快增长主要靠价格上涨拉动,一旦价格上涨不能持续,利润容易下降。      

绿色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傅向升介绍,上半年,中国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呈现三大特点:一是盈利能力继续增强。全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达 7.56%,同比提高 1.72 个百分点,为 7 年来最高。二是企业数量大幅减少。截至 6 月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 27641 家,与 2017 年底的 29307 家相比,减少 1666 家,其中油气板块减少 4 家,炼油板块减少 123 家,化工板块减少 1565 家。这种情况近年来少有。三是盈亏分化继续并存。在行业发展整体向好的过程中,尽管规模以上企业的效益更为突出,但企业亏损状况也不容忽视。      数据显示,前 6 个月,从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三大板块看,油气板块亏损面 38.1%,亏损企业的亏损额 146.3 亿元;炼油板块亏损面 23.5%,亏损企业的亏损额 46.3 亿元;化工板块也有 17.8%的企业亏损,亏损企业的亏损额 330.5 亿元。这说明行业企业在强化管理、降本增效方面仍需继续努力。      

上半年,石化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尤其是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尽管如此,大宗石化产品过剩、高端石化产品短缺的矛盾仍然突出。一是化解产能过剩仍然是艰巨的任务。傅向升表示,要特别关注新增产能问题,自 2017 年开始产品价格高位运行,一些企业新建和扩建新产能的冲动又有所抬头。二是石化产业“低端产品拥挤,高端产品缺乏”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成品油、基础化学品过剩,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缺乏状况改善不明显。三是绿色发展依然任重道远。石化行业作为资源能源消耗和“三废”排放大户,还存在一批亟待解决的污染防治难题,标准体系不完善等制约行业绿色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需持续推进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行业绿色标准,实现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综合利用全过程绿色发展。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石油和化工工业绿色发展任务依然艰巨。一是全行业仍是资源能源消耗和“三废”排放大户,也是长江生态治理的重点行业;二是全行业还存在一批亟待解决的污染防治难题,如高盐废水、含汞催化剂、磷石膏治理等;三是标准体系不完善等制约行业绿色发展的问题依然突出。      创新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关键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指出,当前,石化行业产业结构还是低端的、同质化的,创新能力距离“领跑”还有很大差距,企业核心竞争力还需提升,因此,需高度重视高质量发展对行业经济运行带来的新要求。下半年,全行业要高度重视中美贸易摩擦、环保风暴等焦点问题。这关系着行业今年目标能否实现、能否持续健康发展。      

李寿生强调,下半年,石化行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二是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加快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变革;四是加快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此外,要推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用改革开放的新动能、新举措、新方式,助力全行业高质量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总体来看,2018 年中国石化行业投资扩大,行业呈现上涨态势,并在“一带一路”带动下,提升行业“走出去”水平。但目前来看,世界经济环境的动荡可能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格局重组将会加快。下半年,油价波动将会加剧。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下,要继续去产能、调结构、促创新,解决结构性过剩问题,继续推进石化行业绿色发展困难重重,因此创新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关键。对此,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副司长江源强调,技术和质量的超越比总量超越更重要,必须要依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加速提高产业附加值。

 

 

 

 

 


 

发布版面

晚霞资讯


主题

探秘“绿色造纸”

发布日期

2018-09-04

 

“造纸从不砍伐原始森林一棵树”“大烟囱里冒出的不是浓烟而是水蒸气”“排放的废水有活性污泥来当‘清道夫’”……8月28日这天,斯道拉恩索北海工厂之行,为我们揭开了现代先进环保造纸工艺的神秘面纱,摘掉了我们给造纸背上的“浪费森林资源、污染环境”的黑锅,让我们大开眼界!

    这不,刚一走进工厂,清新的空气就伴随着工作人员的热情迎面扑来,宽敞漂亮的厂区,各式各样的设备仪器,作用不一的车间厂房,一下子就让我们感受到这里的不一般……

    已有730年历史的斯道拉恩索,是国际上大名鼎鼎的纸品、包装品和林产品集团公司,是世界级的优秀企业。它于2002年来到北海,但北海工厂的正式开工却是在2016年。那中间的14年呢?原来,因为造纸要砍伐大量的树木,会破坏森林,所以斯道拉恩索来到广西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租赁土地、植树造林。至今,已有8.5平方千米的人工种植林分布在广西的八市十六县了呢!在工厂竣工投产之前,木材对外销售,开工后就自给自足。更特别的是,斯道拉恩索的人工树林一般要种植七年以上才进行砍伐,还遵循森林的自然法则,砍伐弱小的,让强壮的继续生长,并且砍伐完后立即补种……“看来造纸真的可以不砍伐森林啊!”许多小记者大发感叹!我更是佩服这“放长线钓大鱼”的远见,既可销售,又可为生产提供可再生的原料,还可绿化环境,真是一举多得!

    “全副武装”的我们乘车路过工厂的火力发电厂时,一根高耸,仿佛定海神针似的大烟囱映入了我们的眼帘。“快看!好多白烟!”小记者中不知谁惊讶地叫道。我们朝那足有120米高的烟囱望去,果真一条接一条的“大白龙”从烟囱出口升腾而起,直往空中飘散,一些小记者不由捂起了口鼻。可是带队的哥哥笑着告诉我们,“这些白烟主要是水蒸气,是发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由世界顶尖级的空气过滤系统进行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处理后才排放出来的……”我们都不好意思地放开了捂口鼻的手。真没想到,斯道拉恩索还有这么先进的设施来为环保做“保护神”呢!

    令人叫绝的还有污水处理厂里专喝污水的“活性污泥”呢!据带队的姐姐介绍,工厂通常先让活性污泥“绝食”一段时间,等把它们“饿”得筋疲力尽时再放到造纸排放出的污水里。那时,活性污泥就会像饿虎扑食似的将污水里的杂质等统统消灭干净,然后通过几种水池将它们处理过的水进一步过滤干净,最后才排向大海。可多亏了“活性污泥”这个“大功臣”,让我们美丽的海洋又多了一份保障……

    斯道拉恩索,真是一个令人充满惊喜充满期盼的现代化企业,不但有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技术和环保设施,而且有国际领先的“绿色政策”和“绿色梦想”,更有引以为荣的产量和贡献……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工厂一起想方设法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青山绿水和碧海蓝天!

 

发布版面

生态周刊


主题

用经济杠杆撬动环境保护(生态论苑) 

发布日期

2018-09-08

 

必须不断健全政策体系,下大力气促进各方面利益调整,让保护者、节约者得到合理的收益,让污染者、使用者付出应有的成本,使“宁交罚款,不治污染”“宁掏排污费,不上新设备”的污染企业越来越少。

目前,全国9个省份正在开展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对超计划用水加倍征收水资源税是改革的重要一招,这促使高耗水企业加大节水投入,严控用水总量。位于地下水严重超采区的山东晨鸣纸业集团,改革前制浆和造纸全部取用地下水。改革后,企业对清水消耗实行定额控制,优先取用地表水,新上中水处理回用工程。今年上半年,企业地下水取用量下降了61%。

我国用水方式比较粗放,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世界先进水平的2—3倍。如今,关系“真金白银”的经济手段,终于调动了用水大户节水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想方设法拧紧了“水龙头”,这再次凸显用税收、价格等经济杠杆撬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税收、价格等经济政策,是最重要的市场信号。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市场信号正在加速调整完善,通过合理设置“红灯”“绿灯”,举起绿色“指挥棒”,引导企业和社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环境污染的末端治理,往往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和其它物料,容易形成二次污染和新的资源环境问题。因此,环境治理必须以源头治理为本,从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做起,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这就需要通过水资源税等政策,让宝贵的自然资源体现出应有的价值,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水、能源、土地等的消耗强度,既避免对自然资源“竭泽而渔”,又对污染排放来个“釜底抽薪”。

在控制污染物排放方面,经济杠杆也是有效的调节阀门。今年实施的《环境保护税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的减排激励机制。例如,纳税人排放大气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低于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30%,减按75%征收环保税;排放污染物浓度值低于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50%,减按50%征收环保税。许多企业因此加大环保设施投入、改变排放方式,虽然短期投入增加,但长远来看非常划算。“宁交罚款,不治污染”“宁掏排污费,不上新设备”的污染企业,越来越少了。

然而,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迫切需要相比,有关政策还不够完善、不够“绿色”。比如,一些领域的价格形成机制还有待完善,不能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不能体现生态价值和环境损害成本,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价格机制没有真正建立。垃圾处理收费是一个突出的例子。目前,各个城市基本采用费用固定、按户计征的方式,垃圾计量收费、分类垃圾与混合垃圾差别化收费等政策还没有广泛推行。扔多扔少、分不分类都一样,这就导致大多数居民没有动力去减少家庭垃圾、做好垃圾分类。尽快建立相关价格调节机制,许多地方垃圾围城、垃圾围村、垃圾分类推而难行的状况,才会根本改观。

政府部门加强资源环境领域的监管执法至关重要,但这还不够。必须不断健全政策体系,下大力气促进各方面利益调整,让保护者、节约者得到合理的收益,让污染者、使用者付出应有的成本。找到合适的经济杠杆和支点,就能“四两拨千斤”,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不仅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要,也为子孙后代创造永续发展的光明未来。

 

 

发布版面

钢铁物流


主题

生态环境部:加大力度淘汰钢铁建材等落后产能

发布日期

2018-09-10

 

近日,生态环境部下发《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加大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意见》指出,要落实已下放和取消的生态环境领域行政审批事项,做好生态环境机构改革涉及行政审批事项的划入整合和取消下放工作,推动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宏观管控,全面开展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进一步提高环评审批效率,服务实体经济。《意见》要求,加大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等严重污染生态环境的生产项目。加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责工作。严格依法监管,为守法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坚持依法依规,着力整治既无相关手续又无污染治理设施的“散乱污”企业,有效解决“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对超标企业加大查处力度,对长期稳定达标排放的合法企业减少监管频次。严格禁止“一刀切”,保护合法合规企业权益。《意见》还强调,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启动“生态环境部政务服务综合平台——‘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推动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提升信息服务水平。严厉打击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造纸大镇何以科学治污?中堂修建造纸专管、引东江水源治北海仔河 3.57亿元

发布日期

2018-09-21

 

本报讯  中堂造纸业一枝独秀,全镇有15家造纸企业,既是中堂的支柱性产业,又留下令人头疼的环境污染问题。被誉为中堂“母亲河”的北海仔河,沿线分布了13家造纸企业,其达标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主要污染源。

治理好北海仔河,还老百姓生态优美、生态宜居的岭南水乡,对中堂打造绿水青山,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典型意义。

9月18日,记者深入中堂,实地查看北海仔河水质情况,采访中堂镇水务、环保、截污办等部门。据了解,该镇计划投入3.57亿元,采取修建造纸专管、引入东江水源等措施,综合整治北海仔河,逐步消除黑臭水体。

现场走访

区域内有排放废水企业43家

摊开中堂地图,河网纵横交错,与东江北干流基本平行的北海仔河,自西向东流经中堂镇潢涌、三涌、湛翠、凤冲、袁家涌、吴家涌、东泊、鹤田共8条村(社区),共有12条内河涌汇入,最终连接东江北干流。

“北海仔河日均排水量约9万m3,其中13家造纸企业排放达标的工业废水,日均约8.64万m3。”9月18日,记者实地走访北海仔河上游水闸段、金洲段及中游宝能段。中堂镇水务中心副主任袁志刚告诉记者,北海仔河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水质不稳定,上游水质相对较好,达到Ⅳ类,但中游、下游有时出现水体黑臭现象。

北海仔河全长约10.5公里,最宽处约68米,最窄处10米。在上游水闸段,附近有建晖纸厂和理文纸厂两家造纸企业。记者现场看到,这里水质呈黄色,没有闻到异味;而在中游宝能段,水体开始变黑。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北海仔河主要污染来源。9月10日,中堂镇环保分局邀请市环境监督分局共同排查,发现北海仔河区域内有零星排放废水企业43家。

综合整治

修建造纸专管 引入东江水源

治污先截污,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北海仔河主要污染源。记者了解到,中堂镇规划建设18.83公里造纸专管,将北海仔河沿线造纸企业达标排放的废水,转移排放至东向污水处理厂出水口。

中堂镇截污办副主任杨建都透露,造纸专管已建设17.75公里,预留了各造纸企业的入口,预计10月15日通水。

针对北海仔河补水能力和水动力不足,存在防洪安全隐患等问题,中堂镇利用东江北干流的水源优势,计划投入2300多万元,新建下北沙水闸、扩建袁家涌水闸,在截污工程投入使用后,通过活源措施,引入东江北干流河水,为北海仔河补水,解决补水能力不足、水动力不足问题。

在截污完成后,中堂计划投入5671万元,年内铺开治堤工程,拆除重建、加高加固两岸逾9公里的堤防,增加外江干净水体的引入量,在解决防洪安全的同时,强化活源效果,改善水质,进一步根治黑臭水体。

为防止支流水质影响北海仔河整治效果,解决豆豉洲排站排水渠断头涌问题,中堂还投入3328万元,重建北海仔河7宗节制闸,新建1座豆豉洲自排闸。并建设两岸生态景观工程,提升北海仔河景观,改善两岸生态环境。

相关新闻

举报偷排偷放 最高奖励20万元

记者从中堂镇了解到,为了巩固北海仔河整治效果,构建美好环境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整治格局,该镇制定河涌污染违法行为举报办法,最高奖励20万元。

办法决定,从即日起到12月底,凡对工厂、企业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等方式,向河涌(重点是北海仔河)偷排偷放未经处理的废水废液等违法行为进行举报的,一经查实,按相关规定对举报人给予1万到20万元不等的奖励。    

“目前已向北海仔河沿线企业员工派发1000多份奖励办法公告。”中堂镇党委委员黎锡浩表示,掌握线索的群众,可拨打中堂河涌环境污染举报电话0769-88880055举报,或者前往镇政法办、环保、公安等部门检举揭发。

 

 

发布版面

政务


主题

淮河流域禁止新建化学制浆造纸企业

发布日期

2018-09-27

 

9月26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五次会议开幕,听取关于《安徽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修订草案)》的说明,并连同修订草案一并审议。

防治淮河水污染成绩突出将获奖励

修订草案明确,淮河流域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以下简称排污单位)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开发利用淮河流域水资源,应当统筹规划,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不得降低原有水体的水质。

省及淮河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鼓励、支持开展水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拟定有关技术政策,推广水污染防治实用技术。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淮河水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淮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对防治淮河水污染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禁止在淮河流域新建化学制浆造纸企业

修订草案明确,禁止在淮河流域新建化学制浆造纸企业和印染、制革、化工、电镀、酿造等污染严重的小型企业。

严格限制在淮河流域新建印染、制革、化工、电镀、酿造等大中型项目或者其他污染严重的项目。

新建、改建、扩建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或者备案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对严重污染水体的排污单位,实行限期治理。凡列为限期治理项目的重点污染源,应当按期完成治理任务。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淮河流域应当限期治理的污染源,负责提出建议名单,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淮河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所有排污单位的污水治理设施,应当确保正常运转,达标排放。

多部门联手自行监测排放水污染

修订草案还增加了自行监测排放水污染的规定,明确指出,淮河流域地表水体的环境质量监测,由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监测站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文监测站承担。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的仲裁监测,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对所排放的水污染物自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重点排污单位还应当安装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

在淮河流域可能发生水污染事故的季节,应当进行水量、水质的动态监测。其监测任务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共同承担。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造福人民

发布日期

2018-09-02

 

路是走出来的,事业是干出来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需要扎扎实实的行动。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造福沿线国家人民”。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 5 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下一阶段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提出了明确要求。“走深走实,才能走远走好”“下一步,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反响。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积极作为,我们就一定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给沿线国家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就要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只有具备战略眼光,树立全球视野,既有风险忧患意识,又有历史机遇意识,才能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航向。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进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合作,而且是完善全球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5 年实践充分表明,共建“一带一路”大幅提升了我国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准确把握下一阶段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工作的基本要求,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才能让“一带一路”倡议的巨大价值逐步彰显出来。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就要统筹协调、狠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主动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谋划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工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协调各地区各部门,明确工作重点,细化工作方案,层层分解任务,加强督促检查,推动有关部署和举措逐项落到实处;各地区要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对接,促进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开放,助推内陆沿边地区成为开放前沿,带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各项部署和明确要求,树立全局意识,强化战略思维,做好规划设计,紧抓重点项目,强化风险防范,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形成更多可视性成果,实现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就要尽职尽责、主动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绝非轻而易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如何实施雪中送炭、急对方之所急、能够让当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如何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如何引导社会资金共同投入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等项目?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深入研究实际问题,切实解决具体难题,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扎实高效开展工作,我们就能积小胜为大胜。      

植根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开拓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人间正道,共建“一带一路”有力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惠及世界上广大人口。面对这项伟大的事业,积极投身这一伟大的实践,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造福沿线国家人民,我们开辟的必将是人类更加光明的前景,我们迎来的必定是更加美好的世界。

 

 

发布版面

经济 综合


主题

湛江国际机场迁建 项目预可研报告获批

发布日期

2018-09-04

 

本报9月4日讯(记者陈昌波)从湛江市获悉,按照4E级标准推进的广东第三大干线机场——湛江国际机场,预可研报告近期已获国务院批准。目前,有关各方正努力推动湛江国际机场迁建项目尽快全面开工。

湛江国际机场迁建工程选址于湛江市吴川塘缀镇境内,北连接G15沈海高速、南靠近深湛铁路,距G15沈海高速塘缀收费站6.5公里,距且今年7月1日通车的深湛铁路江湛段塘缀站约3公里。

据介绍,湛江国际机场迁建工程远期飞行区为4E,跑道3200米,定位为具有定期国内、国际航班的民用干线机场,打造广东第三大干线机场。

湛江国际机场迁建项目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布局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湛江振兴发展的“一号工程”。建成后,湛江国际机场将直接辐射包括湛江、茂名、阳江及云浮在内的粤西地区及北部湾城市群,对于湛江快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对接服务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自由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发布版面

开放·一带一路


主题

 广西绘制“一带一路”“工笔画”

发布日期

2018-09-04

 

阅读提示      

5 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5 年间,“一带一路”建设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8 月 29 日,记者从广西发展改革委了解到,5 年来,广西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一带一路”建设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强化责任担当,突出重点任务,着眼深耕东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成绩显著。      

“一带一路”省区参与度位居前列      

2015 年 3 月 8 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央赋予广西“三大定位”。2017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指出,广西有条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广西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一带一路”的“五通”“五路”要求,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广西以东盟为重点,扩展至“一路”其他国家和地区,突出建设“一道一廊两港两会四基地”,即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中国-东盟信息港、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跨境产能合作示范基地、要素资源配置基地、人文交流基地、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基地,带动全区各地、各领域加快全方位开放合作。      

8 月 27 日,北部湾港-自贡铁海联运班列正式开通,满载着约 1300 吨进口大豆的集装箱班列从广西北部湾港驶入四川自贡西南无水港舒坪货场。今后,来自四川自贡乃至川南的产品,将从自贡直达广西北部湾港,然后通往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国家、中东国家以及美洲、欧洲等全球各地。目前,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广西正与重庆、贵州、甘肃、陕西等中国西部近 10 省区市以及新加坡,积极推进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着力打造“一带一路”经中国西部地区的完整环线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广西把南向通道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中央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和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推手,助推形成“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在南向通道等重大项目的带动下,1-7 月,广西外贸进出口 2132.3 亿元,增长 3.1%。东盟为最大贸易伙伴。广西对东盟进出口 1138.2 亿元,增长 12.6%,占同期广西外贸总值 53.4%。广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 1215.6 亿元,增长 7.6%,占同期广西外贸总值 57%。      

据国家信息中心(国家“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发布的《“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中“一带一路”省区参与度指数,广西居全国第 7 位、西部第 1 位。      国际产能等合作迈上新台阶      

8 月 20 日,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马方欢迎、支持并将继续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双方同意发挥好“两国双园”联合协调理事会机制作用,共同推进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建设。      

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共同开创的“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探索和积极实践,其示范作用凸显。如今,马中关丹产业园建设不断提速,首个入园项目联合钢铁厂即将全面投产,标志着产业园开始进入“产出阶段”。中马钦州产业园正在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向产业全面布局,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 130 亿元,共引进产业项目 40 多项,总投资约 400 亿元。  现阶段,广西突出园区共建,大力推动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正在建设和推进的国际合作园区 20 多个,基本实现东盟国家合作园区全覆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际产能合作迈上新台阶。      

此外,广西以口岸建设和开放为带动,国际商贸物流加速繁荣。广西进境农产品指定口岸达19 个,排全国前列。南宁关区整体进口、出口通关时间分别压缩 41%、63%,分列全国第 4、第7 位。      

广西还以重点试验区为依托,沿边开发开放成效显著。东兴和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全国率先”:建成全国第一个东盟货币服务平台、跨境保险服务中心、国检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开展人民币与越南盾特许兑换业务试点、中越跨境劳务合作试点,在全国率先启用边民互市“一指通”系统等。截至 6 月,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 8868.24 亿元,连续 8年保持边境省区第一。今年上半年,广西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 506.5 亿美元,增长 36.2%;边民互市贸易进出口 277.2 亿元,约占全国的 70%,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国第一。      

以人文交流架起民心相通桥梁      

6 月,广西科技厅发布了《广西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园区合作行动。为加快推进《方案》的实施,将于 9 月 11 日举行的第 6 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组委会首次组织举办中国-东盟科技园区创新合作论坛。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广西积极参与主办的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已成功举办 5 届,中国与东盟 10 国的科技主管部门齐聚南宁,形成了稳固的国际政府间多边高层交流和民间洽谈盛会机制。      

科技创新合作是“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5 年来,广西以人文交流为纽带,进一步夯实与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意基础。广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开展人文交流与合作:文体交往日益密切,跨境旅游合作多点开花,教育合作逐步深化,医疗卫生合作加快推进。      

广西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步伐越来越有力量、越来越坚实。      

8 月 27 日,中央召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 5 周年座谈会强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造福沿线国家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这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广西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广西将坚决落实中央关于“一带一路”的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机制、加大投入、强化支撑、做好宣传,加快实现中央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推动我区加快形成“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   

 

 

发布版面

东博会·峰会特刊


主题

钦州:着力建设“一带一路”南向通道陆海枢纽城市

发布日期

2018-09-13

 

核心提示      

从茫茫千里的欧亚大陆,到浩瀚无垠的北部湾,丝路悠久,桨声悠扬,东风浩荡,百舸争流。“一带一路”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的开通,再一次给开放的钦州带来了历史性的新机遇。      

去年以来,南向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渝桂新”“陇桂新”“蓉欧+”等海铁联运班列汇聚钦州港,同时从东盟、西亚等海运而来的货物,也源源不断地发往云贵川腹地,钦州一跃成为这条国际联运通道的重要枢纽。      

劈波斩浪,扬帆远航。钦州位于中国南海之畔,是北部湾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作为中国西南、中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钦州处在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最前沿。当前,钦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依托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优势、区位交通优势,正在着力建设“一带一路”南向通道陆海枢纽城市,积极构建“大开放、大通道、大港口、大产业、大物流”发展新格局。      

1  陆海内外联动  枢纽作用凸显      

自去年 9 月 28 日 79748 次班列载着 54 个装满玉米、豆粕等货物的集装箱驶往重庆,南向通道海铁联运常态化班列实现首发,而后“渝桂新”“陇桂新”“蓉欧+”国际海铁联运班列相继开行,今年 1 月,钦州-波兰马拉舍维奇的中欧班列顺利发车,开辟了一条横跨亚欧大陆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从东盟经广西、连接西南、中南地区直达中亚、欧洲且一路贯通。      

钦州建设“一带一路”南向通道陆海枢纽城市以来,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朋友圈”迅速扩大。      

钦州港是天然深水良港,经过 20 多年的开发建设,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 37 个。2017 年港口吞吐能力达到 1.2 亿吨,通航能力达到 30 万吨级,港口吞吐量 8338 万吨,集装箱吞吐量 177 万标箱。钦州港是北部湾集装箱干线港、原油进口口岸。钦州是广西沿海交通主枢纽,建成 3 条铁路货运干线、2 条高速客运专线和 5 条高速公路,铁路对外通道货物运输能力达到 1 亿吨/年,西南、中南地区主要节点城市货物均可通过铁路干线直达钦州港。目前,钦州港已开通和试运行重庆、成都、兰州、贵阳、昆明等方向的货运列车,“渝桂新”等海铁联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下行班列每周 7 班,钦州港作为“一带一路”中新南向通道的主通道,其地位与作用已初步显现。      

“北部湾港(钦州港区)—香港天天班”正式开行,“钦州港至新加坡天天班”公共航线启动,并将于今年 11 月起付诸实现,中欧班列首发贯通……这些海上物流干线的开行,为南向通道的拓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同时,钦州港航线已基本实现与国内乃至东盟国家主要港口全覆盖,全球排名前 20 的船务公司有 11 家进驻钦州港,并先后开通航线,其中包括全球排名前 4 的马士基、法国达飞、地中海、中远海,开通的运营集装箱内外贸航线达到 35 条,其中外贸航线 20 条。      

2  利用国家级平台  扩大对外开放      

向南向海,逐梦新时代。建设“一带一路”南向通道陆海枢纽城市,是时代赋予钦州的新使命。      

钦州充分利用钦州保税港区、中外政府合作建设的第 3 个国际园区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多个国家级开放合作平台,不断谱写对外开放合作新篇章。      

钦州港处于“一带一路”枢纽的区位更加凸显,加大和完善港口及集疏运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刻不容缓。今年,广西计划实施南向通道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钦州就有 5 个。      

钦州港火东站集装箱办理站项目最紧迫,该办理站建成后将由目前的 1 条轨道增加为 5 条,长度增加数倍,实现 24 小时作业,日处理能力将达 3000 个标准箱,是目前的 30 倍。该办理站已于 7 月开工,一期将于明年投产。      

钦州港的建设也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已启动改造 7-8 号泊位,明年即将完工,年可增加 60万标箱的吞吐能力,同期新建 9-11 号泊位,亦将于 2020 年投入使用,将最大限度地满足南向通道的物流增长需求。      

特别是,在共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战略构想中,钦州成功发起以钦州为基地的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致力于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 47 个港口城市的合作与交流。      

目前,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首期 7 个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中国-东盟港口物流信息中心一期工程、中国-东盟国家港口航线及航运服务建设已完成,信息的互联互通率先实现。其中,广西北部湾港已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的港口开展了航线或港口建设与运营的合作,港口合作网络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形成覆盖东盟各港口城市的服务网络。      

3  推动双向物流  促进贸易增长      

物流是支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南向通道建设,正在改变区域物流格局,促进了钦州港大宗货物运输的快速增长。今年 1-7 月,钦州港货物吞吐量为 5674.6 万吨,同比增长 23.5%,集装箱完成 127.31 万标箱,同比增长 36.3%。      

“一带一路”南向通道陆海枢纽城市的建设,极大提升了钦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我国西南腹地甚至西北的货源向钦州港集聚,同时也促使更多的东盟等地产品通过钦州港向内地输送,深化钦州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与经贸合作。      

东盟是钦州对外贸易最重要的市场,东盟 10 国均与钦州有进出口贸易往来。在钦州市对外贸易的“盘子”中,东盟市场占据了较大份额,约占钦州市进出口总额的 40%。连续多年,东盟与钦州开展进出口贸易的前 3 名均为东南亚国家。钦州的成品油、纺织服装、机电设备、液化气、皮革制品等货物,通过边境贸易、加工贸易、一般贸易等形式出口东南亚市场。      

与此同时,去年以来开通的“渝桂新”“陇桂新”“蓉欧+”等专列,上行线大都是经钦州港向腹地运送资源性产品,以来自东盟国家的矿砂、煤炭、木浆、棕榈油、木薯淀粉和天然橡胶等为主。原油、大豆等大宗产品的进口均在不断扩大。近两年,钦州连续跻身全国城市外贸 50 强。

 

 

发布版面

 要闻


主题

“一带一路”新商机 “南宁渠道”再升级

发布日期

2018-09-14

 

 朱槿花开十五载,中国—东盟博览会助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逐步迈向深入。      

金秋九月,中国及东盟众多客商再次聚首邕城,寻觅发展商机,共谋合作共赢。越发畅通的“南宁渠道”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平台,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展,向服务“10+6”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延伸,涌现出更多商机,焕发出更大活力。      

助力企业发展      

共享创新发展红利     

要说越南馆里最火的商品,必属越南平仙鞋业的鞋子。      

作为首个进入东博会的越南鞋业品牌,2004 年平仙鞋业带着 2000 双越南拖鞋参加首届东博会,到如今第 15 年参展东博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拥有 3 个成员公司,产品也从拖鞋扩展到凉鞋、沙滩鞋、时装鞋、运动鞋等,产品行销全球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      

越南平仙鞋业南宁总代理张程告诉记者,15 年来他们已与东博会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早已成为老朋友。“今年我们更注重新品的推广营销,希望借助东博会使这一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反响和销售更上一层楼!”张程说。     

越南平仙鞋业的故事并不鲜见。15 年来,东博会在中国和东盟贸易往来中架设起一条畅通的“南宁渠道”,经贸合作“助推器”的威力逐渐显现。      

泰国华人青年商会会长李桂雄对此深有感触:“目前中国市场上的泰国产品大部分是通过东博会,通过南宁这个窗口进来的。”他表示,目前他们商会正积极推动更多泰国企业进入中国,同时也希望未来中国创新发展的红利能进一步辐射到泰国,遍及东盟国家。      

拓展合作领域      

辐射服务范围更广      

巴基斯坦的玉石、韩国的化妆品、坦桑尼亚的非洲歌舞……“一带一路”国际展区与东盟各国展馆不同,国际化、多元化的元素更丰富,是本届东博会的亮点展区。      “我爱你们,中国朋友!”“欢迎中国朋友到坦桑尼亚来,到桑给巴尔来!”……非洲朋友的如火热情、爽朗笑容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一带一路”国际展区旁设立了特邀合作伙伴坦桑尼亚展区。坦桑尼亚通过开设国家形象馆、组织企业参展、歌舞表演等多种形式展现桑给巴尔的特色咖啡、茶叶、蜂蜜、香料等产品,以及乞力马扎罗山等美景风光。      

桑给巴尔旅游局相关负责人 Dr.Miraji  U.Ussi 告诉记者,这次他们组织了 20 个坦桑尼亚展商来东博会参展,向中国朋友推广当地独特风光、宣传传统文化,让中国观众更加了解坦桑尼亚。      

“本届东博会特邀合作伙伴首次由海上丝绸之路延长线的非洲国家坦桑尼亚担任,这是东博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新突破。”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王雷说。      

东博会不仅在展区设置上谋求创新,越来越多涉及“一带一路”的论坛、推介、洽谈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如中国—东盟“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合作发展论坛、首届“一带一路”新经济发展论坛等。      

如今,东博会合作领域已逐步从服务“10+1”向服务“10+6”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更大体量的广阔市场和巨大商机正逐步释放。      

聚焦南向通道      

有效衔接“一带”与“一路” 今年东博会持续聚焦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首次设立的南向通道沿线省区市形象展示区,集中展示了甘肃、青海、四川、云南、重庆、贵州、广西等南向通道沿线省区市的相关政策措施、产业优势、进出口贸易情况等。      

青海展馆工作人员葛怀志告诉记者,此次参加东博会旨在推广优势产品,开拓东盟市场,促进双向投资合作,“我们特地带来了青海特产枸杞,目前看来‘试水’效果不错,市场反应蛮热烈的。”      

作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向北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连接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南半岛的大通道,南向通道同样受到了东盟客商的关注。      

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主席张松声说,东博会越办越好,南向通道将成为促进中国—东盟贸易畅通的黄金通道。      

借力东博会,“南宁渠道”独特的资源集聚优势更加凸显,今后还将在海关、物流、质检等领域建立更多机制,为南向通道建设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解决办法。      9 月 12 日,中国—东盟商界领袖论坛上再传捷报,《中国—东盟货运协会多式联运联盟成立合作备忘录》正式签订。此举有助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多式联运体系,推动南向通道与长江水道、中欧班列的高效衔接,提升与通道沿线地区、国家的互联互通水平。      

可以预见,在东博会的推动下,南向通道将在有效衔接“一带”与“一路”中发挥更大、更深远的作用。

 

发布版面

国际新闻


主题

让创新成为“一带一路”的亮色

发布日期

2018-09-20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些理念在国与国之间是非常新颖的,正是这样重大创新的理论推动着‘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9 月 19 日,在 2018 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在“建设‘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分论坛开门见山地阐释了“一带一路”与创新之间的根本联系。      

“一带一路”是当日各大分论坛的热门词汇。与会嘉宾们认为,归根结底,“一带一路”概念就是最大的创新,因此在推进过程当中,更需要各种各样的创新,确保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真正实现,为各国人民谋福祉,为世界发展领航。      

各展所长  创新与共      

5 年来,中国与 105 个国家和 29 个国际组织签署了 149 份政府间合作文件,就“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广泛共识。5 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经贸联系越来越紧密,进出口总额超过了 6 万亿美元,中国对相关国家投资超过 860 多亿美元,据不完全统计,创造了 24 万多个工作岗位,将近有 6000 个企业和项目落地、动工、投产。这样的发展速度与成就无疑是令人惊叹的。接下来,众多参与国家、企业面临着新的考验,那就是如何更好地发挥各方优势,创造性地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我们在不断建立全新的基础设施,如何通过这些基础设施来提供更多的服务,进而利用全新的机遇来促进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拉脱维亚总统莱蒙德斯·韦约尼斯表示,拉脱维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鼓励私营企业有效利用全新的技术来拥抱全新的机遇。拉脱维亚国土面积虽小,但地理位置优越,港口、铁路等交通网络的建立完善,将把巴尔干国家和欧洲西部连接起来。“这就是我们国家要发挥的互联互通优势,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发展卓越的物流中心便可水到渠成。”莱蒙德斯·韦约尼斯还提到,近年来拉脱维亚的互联网高速发展,为将来更高层次的互联互通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的计划、更远的目标,拉脱维亚期待着‘一带一路’带给我们繁荣进步。”      

对创新的期待带给拉脱维亚未来无限的可能,持同样期待的还有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东道主。天津市副市长孙文魁在论坛上发言表示,天津将发挥自己独特的位置优势。“天津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东部起点,是新的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是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陆海交汇的支撑点。”在此基础上,天津将注重发挥港口优势、产业优势、开放优势、教育资源优势这四大方面优势,继续做好各方面工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与会的中外企业家认为,创造性地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将大幅提高各大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热情。“多边治理与国际项目标准,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运行的两大基本原则。”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副行长安周奇回应了现场关切。他表示,这两大创新铁律是亚投行迄今为止吸引 57个成员国加入的重要原因。“多边治理即所有的成员国都有其发声的机会,是非常清晰、高责任划分度的机制性安排,透明度是有效多边合作的生命。国际项目标准,包括经济效益、社会环境标准等,是多边融资的基石。”他说,这些原则的制定可以帮助包含“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内的成员国,以及与亚投行合作的其他金融机构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虽然目前我们的融资规模还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仍然希望用这种最好的做法,利用‘一带一路’的良机,促进广泛性的发展,造福更多国家的人民。”      

绿色之路  创新前行 基础设施的大量建设、工业化园区的发展等,往往会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挑战,而“一带一路”建设创造性地提出了要建设“绿色之路”,中国也用事实说话,展现出构建绿色生态的领导力。      

“我们的期待是所有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不会重复过去的 20 年。”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中国的绿色领导力”分论坛上表示,中国早期经济发展确实用过一些低技术含量的方法,但今非昔比,如今中国在全面推进高技术含量的发展手段,“比如太阳能光板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就做得非常好。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的过程中,中国倡导各国使用最新的科技,而不再重复走高污染之路”。      

绿色清洁能源是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重点,中国在开展绿色能源方面身体力行。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提出了名为能源物联网的新项目。“智慧能源通过发、储、配、用、管、云六位一体的办法构建一个能源物联网,既能在城市中创造清洁良好的环境,又能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与能耗,还能带来更加高效的能源配送和管理系统。”这样的项目可谓是“互联网+智慧能源”,创造性地将能源与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等整合在一起,这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一个突破性能源方案。      

美国史密森尼保护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史蒂夫·蒙福特非常赞赏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起到的表率作用。“中国在出口、融资、基建的过程中,有一个战略性的环境保护方面的评估措施,这个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他说,高水平的评估和建设应该推广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同时继续完善评估标准的透明度,这不仅将改变当地政府的建设思路,更将彰显中国的绿色领导力。      

巴西规划部国际事务秘书豪尔赫·阿尔巴切表示,中国在很多项目中分享着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案。“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对于基建有着迫切的需要,而平衡环境与发展则更需要监管、融资、政策等各方面的努力。中国不仅是我们的榜样,更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环境友好的发展方案”。      

“中国是世界最主要的经济体之一,中国如果能将最佳绿色发展的实践推广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将改变世界经济的碳排放格局。”英国《中外对话》编辑伊莎贝尔·希尔顿期待,中国的绿色领导力为“一带一路”建设开辟崭新的道路,为世界开创充满中国智慧的新发展模式。

 

 

发布版面

经济社会新闻


主题

推动北部湾经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18-09-27

 

本报南宁讯  (记者  李艳晔)9 月 26 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革冰,市长谭丕创率队拜访自治区北部湾办,与自治区北部湾办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魏然等班子领导以及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就加快推进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及北部湾开放开发等工作进行座谈。      

王革冰、谭丕创感谢自治区北部湾办对钦州的支持和帮助。王革冰表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离不开自治区北部湾办在我市国家级平台建设、南向通道集疏运体系建设、港口建设等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南向通道建设是北部湾开放开发的重大机遇,更是发展引擎。希望自治区北部湾办能够把北部湾开放开发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继续在政策、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向海经济发展等方面给予钦州支持。我市将继续紧抓发展机遇,以建设“一带一路”南向通道陆海枢纽城市为目标,以构建大开放、大通道、大港口、大产业、大物流发展新格局为抓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积极推动南向通道建设,发展产业合作,为北部湾经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谭丕创提出,希望自治区北部湾办能够继续在石化产业发展、港口岸线审核、基础设施等方面继续给予钦州大力支持和帮助,在交通连接、产业布局、港口定位、共同做好环境治理工作等方面加大钦州、北海、防城港三市统筹协调的力度,共同推进北部湾经济区更好更快发展。     

魏然表示,钦州是南向通道核心枢纽。下一步,自治区北部湾办将按照韩正副总理视察广西系列讲话精神,围绕港航以及集装箱办理站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给予支持,突出钦州、北海、防城港一体化建设,大力发展向海经济,推动北部湾经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雄昌汇报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及港口开放开发建设情况及请求支持的事项。      

市领导陆明、叶莉梅,市政府秘书长覃重等参加座谈。

 

 


相关文章